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6)冒顿单于遗汉书。
15 关于月氏西迁伊犁河流域的时间和路线,史学界争议颇多。其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迁于匈奴冒顿单于时,一说迁于匈奴老上单于时。这里采用公元前177—前176年左右这种观点。关于月氏西迁的路线,一说是沿天山南麓西迁,一说是沿天山北麓西迁。这里采用后一种说法。参见余太山:《大夏和大月氏综考》,见《中亚学刊》第3辑,中华书局1990年版;苏北海:《大月氏的西迁及其活动》,《新疆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16 余太山认为县度位于达瑞尔(Darel)至Gilgit(吉尔吉特)之间印度河上游河谷,参见余太山:《塞种史研究》,第145页。
17 关于大月氏为乌孙所迫西迁阿姆河的时间,也有两种说法。一说始于老上单于时期,即公元前174—前161年;一说始于军臣单于时期,即公元前161—前126年。据西方史料记载,大约公元前129年,帕提亚国王弗拉特二世(前139—前128年在位)西征塞琉古王朝的叙利亚王国,但因盘踞在粟特和巴克特里亚等地的阿色尼人和吐火罗人等塞克人从东北部大举入侵,不得不转而与塞克人作战。由此推知大月氏人南下的时间可能是公元前130年。这里采用后一种说法,参见余太山:《塞种史研究》,第58页。
18 关于建立乌弋山离国的塞种人的迁徙途径有两种说法,另一说是迁徙到阿姆河北岸的塞种人向西南迁徙,有的离开此地继续向西南方和南方迁徙。
19 (汉)班固:《汉书·西域传》 “乌孙国”。
20 (汉)班固:《汉书·西域传》 “乌孙国”。
21 赤谷城的确切位置有两种说法,一说在伊犁河支流特克斯河流域一带,一说在伊塞克湖东南、纳林河上游。可能后者更准确一些。
22 〔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989页。
23 同上书,第2990页。
24 有学者认为大宛从来就没有被希腊—巴克特里亚王朝统治过,虽然在这里发现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朝的钱币,但这可能只是商业贸易交往的结果。
25 大宛都城贵山,有学者认为贵山城是位于锡尔河上游支流的卡散(Kasan),另有学者认为是今俱战提。
26 “78年”应该是哪一年,学术界有许多看法,包括公元前155年说、公元前150年说、公元前129年说、公元前58年说等。无论哪一种,学者们一致同意这是塞种人的纪元,纪年时期在公元前1世纪的第一个25年中,可能始于被大月氏人逐出家园的公元前177年,也可能始于他们来到罽宾之年。
27 〔英〕约翰•马歇尔:《塔克西拉》第1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8 R. C. Majumdar, The Age of Imperial Unity,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Indian People, p.125.
29 黄靖:《贵霜帝国的年代体系》,见《中亚学刊》第2辑,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1页。
30 〔英〕麦道克尔(Mac Dowall)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王位序列应该是冈德法内斯、阿卜达加塞斯、俄塔格勒斯、帕科勒斯、冈德法内斯二世、萨佩丹尼斯、萨塔瓦斯特拉和阿尔达密特拉。MacDowall, “The Danasty of the Latter Indo-Parthians”, published in “the Numismatic Chronicle”, London (The British Museum), 1965, pp.137-148。在乌弋山离的诸王的钱币未得到充分研究之前,对此问题难以下结论。
31 南开大学杨巨平先生认为,索特•麦加斯不是贵霜帝国国王,参见《“Soter Megas”考辨》,《历史研究》2009年第4期。
32 《汉书》和《后汉书》对五翕侯的名称有不相同的记载,前者记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和高附五翕侯;后者以都密取代了高附。有学者推测,可能是在《后汉书》撰写之时,五翕侯已经发生了变化,高附部可能摆脱了大月氏的统治。参见王欣:《吐火罗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页。
33 印度学者A. K.纳拉因认为,都密翕侯控制着今天的帖尔穆兹一带,休密、贵霜和肸顿三翕侯在今法扎巴德(Faizabad)、卡拉查延(Khalachayan)等地的周边地区,双靡翕侯的驻地则可能在瓦罕的门户伊斯卡什米(Iskashim)周围。也有学者认为,高附位于现在的喀布尔地区。参见余太山:《塞种史研究》,第30—32页;王欣:《吐火罗史研究》,第115页;〔英〕约翰•马歇尔:《塔克西拉》第1卷,第81页。
34 “贵霜帝国国王世系表”见附录一。
35 关于濮达的地理位置,孙毓棠认为是指巴达克山;王治来认为指兴都库什山以南的帕罗帕米萨德;也有学者认为是巴克特拉的对译,指原大夏西部地区。
36 以上是根据迦腻色迦纪年推算的。迦腻色迦一世(1—23),婆什色迦(24—28),胡韦色迦(28—60),迦腻色迦二世(60—74),波调(74—94)。
37 1993年在阿富汗巴格兰省普利库姆以北25英里的罗巴塔克地区发现了贵霜王迦腻色迦时期的大夏语石碑,据南开大学学者杨巨平的研究,丘就却之子阎膏珍直接继承了父位,于是,杨文将Vima Taktu认定为《后汉书•西域传》中的阎膏珍,而从碑铭和钱币中的名字推断,丘就却(Kujula Kadphises)之子阎膏珍应该与Vima Kadphises对应,编者认为Vima Taktu不是阎膏珍,杨巨平先生在文中主要论述了Soter Megas不是继承丘就却的Vima Taktu,至于将Vima Taktu认定为阎膏珍的证据并不充分。在此,本文仍采用《中亚文明史》第2卷的世系论述,参见〔匈牙利〕雅诺什•哈尔马塔主编:《中亚文明史》第2卷,第194页。
38 有学者认为 “无名王”之所以无名,可能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原因一,当时贵霜境内还有其他的王位竞争者,而无名王仅仅把持了朝政,国王的地位未得到承认;原因二,“由于某种原因,如继位的贵霜新主尚年幼,由索特•麦加斯得以某种名义(如托孤等)实际上行使贵霜王的权力。参见黄靖:《贵霜帝国的年代体系》,见《中亚学刊》第2辑。
39 黄靖:《贵霜帝国的年代体系》,见《中亚学刊》第2辑,第29—30页。
40 王治来认为阎膏珍在位的时间,相当于罗马皇帝图拉真和哈德里安时期,即98—138年,参见王治来:《中亚史纲》,第129页;英国学者马歇尔认为,阎膏珍在位的时间大约是78—125年,参见〔英〕约翰•马歇尔:《塔克西拉》第1卷,第83页;黄靖认为是在105—140年,参见黄靖:《贵霜帝国的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