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一样上阵杀敌,因此,妇女的社会地位较高。可敦与国王一起接见外国使者,据《梁书》记载,哒“其王坐金床,随太岁转,与妻并坐接客”。可敦还有外交大权,可派遣使者出访他国,在《梁职贡图》的题记上说,520年,哒“王妻□□亦遣使康符真,同贡物”。
中亚牧民的婚俗。乌孙牧民实行一夫一妻制,这一点从墓葬中的男女合墓反映出来。乌孙国盛行收继婚制,妻子同牲畜等财物一样,被视为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可以转让,父亲死后,儿子妻其后母(亲生母亲除外),兄弟死后,其兄弟尽妻其妻。哒社会中保留有一妻多夫的习俗。哒人声称一妻多夫制,因此,哒统治者同时娶了婆罗门的三个女儿的婚姻令人相当吃惊。
中亚牧民的葬俗。乌孙国实行土葬,死者头西脚东放置。乌孙国推崇左,以左为尊位。在哒人的葬礼过程中,亲友还实施剺面、截耳等。据《梁书》记载:“父母死,其子截一耳,葬讫即吉。”哒富裕者葬入石砌的大陵墓,有随葬品;贫穷者则挖一个坑,将死者和死者随身物品掩埋。《魏书·西域传》记载说:“死者,富者累石为藏,贫者掘地而埋,随身诸物,皆置冢内。”在哒人中保持着殉葬习俗,普洛科庇乌斯记载说,哒贵族“为自己招罗一些伙友,其数约二十人或更多,这些人遂成为该贵族的永久性食客,且可分享其财富,但当这位贵人去世后,所有这些人均应按惯例殉葬” 139。
中亚地区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从壁画中可以知道,竞技运动有赛马、赛战车、射箭、拳击、摔跤和斗兽。犍陀罗的浮雕上刻画了身穿短裤或只缠腰带的摔跤手。在米林达彭霍著的文学作品《挖壕沟的人》一书中,描述了摔跤训练和比赛的情况。 140在犍陀罗的浮雕上还可看到拔河比赛和杂技表演的场面。在一幅浮雕上,两个杂技艺人支着一根柱子,其中一位用头顶着柱子。在斯瓦特出土的一个属于哒时期的银碗上刻画着打猎场景:猎手骑在马上追逐猎物,猎手、马、猎物都处于动态之中,有相当的立体感,将打猎场面表现得栩栩如生。
中亚地区的音乐和舞蹈。在奇尔克(Chilek)发现的一只属于哒时期的银碗,上面刻画了王家宴会的场景:中心是国王的半身像,周围是一些舞女,舞女的长头巾一直披到大腿。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哒没有音乐,但从巴米延壁画上的女音乐师来看,哒国内是有音乐的。哒也有舞蹈,如银碗上的舞女也是很好的证明。然而,哒的音乐和舞蹈都没有流传下来。
* * *
1 对于奄蔡的族源,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有印欧种萨尔马特人说,参见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上古部分”,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25页;也有蒙古东胡人说,参见〔美〕麦高文:《中亚古国史》,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5—70页。本书采用印欧种萨尔马特人说。
2 对于奄蔡的地理位置,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在黑海东北,如丁谦的《西域传考证》;有的认为在里海北,魏源、徐继畬持此看法;有的认为在咸海周围,如苏北海先生;有的认为在咸海和里海北边草原地带,如日本学者松田寿男。
3 Bosworth, C. 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4., UNESCO, 1998.
4 目前,还没有更多的资料将乌孙、康居民族纳入吐火罗人。
5 关于康居国都城卑阗城的所在地,日本学者藤田丰八认为在今塔什干;白鸟库吉认为在今奇姆肯特至土尔克斯坦一带;研究《大唐西域记》的英国学者瓦特尔斯(Watters)认为在今撒马尔罕;丁谦认为在今塔拉斯河畔。岑仲勉认为丁谦的看法是正确的。
6 关于这五个小王国的地理位置,参见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49—256页。
7 先秦时期开始有“朝贡”一词,“朝”意为谒见天子,“贡”意为向天子献上贡品和物产。《周礼•春官•大宗伯》记:“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汉书》记:周朝,“以时入贡,名曰荒服”。两汉时期,“朝贡”一词成为专门术语,《汉书》中有“来朝”、“来献”、“朝献”、“奉献”、“遣使”表述朝贡。《汉书•西域传》序文说:“昭宣承业,都护是立,总督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贡,各以其职。” “朝贡”不再反映诸侯与天子的关系,而是藩属国与宗主国之间的关系。通过朝贡活动,朝贡双方结成一定的政治、经济关系。“朝贡”包括藩属国的“贡献”和“上表”(请封、请求内附、请援等);宗主国对朝贡国往往有赏赐、册封。
8 参见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第246—249页。
9 参见吴山夫:《金石存》,转引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版,第394页。
10 月氏人的印欧种起源得到普遍接受,目前基本上一致认定月氏人就是吐火罗人。
11 三国时期吴国万震《南州异物志》已佚,分别被《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所录。
12 有人假设月氏最初的家园在西方,以后迁移到中国边境,因此,他们在公元前2世纪的迁移实际上是向西方的一次回迁。参见蒲立本:《中国人与印欧种人》(Chinese and lndo-Europeans,1966)。然而,考古学没有证实任何这类理论,新的发现似乎也倾向于削弱“要在欧洲寻找印欧种人家园”的这些理论。最近对古墓(Kurgan)文化的研究表明,印欧种人的家园在南俄草原方向。对安德罗诺沃文化及其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仔细再审视,以及对墓地文物进行的古人类学分析,不排除印欧种人的家园在更东方的可能性。已经有人将吐火罗人认定为甘肃齐家文化,齐家文化在时间上与其东面的龙山文化形成期平行,但“可能有不同的族缘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参见张光直:《古代中国考古》(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耶鲁大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38、235页;程德昆:《中华文明的开始》(The Beginning of Chinese Civilization),耶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安德森( Anderson)认为事实上在公元前2500—前500年的两千年间,甘肃陶瓷艺术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的连续性。参见安德森:《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Researches into the Pre-History of the Chinese, 1943),《远东古物博物馆学报》。
13 如果考虑到月氏一名的早期形式:Yü-chih, Yü-shih, Nu-shih (chih),可以发现这些月氏人,即吐火罗人(Tokharians),在《逸周书》的一张部落表上提到了吐火罗人到达西周宫廷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这可能不真实,但它表明此名在前汉时期就为人所知。无疑,在公元前3世纪初以前,吐火罗人已经定居在祁连山和敦煌之间,一边以秦国为邻,另一边是匈奴。
14 《史记•匈奴列传》:文帝前元四年(前17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