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六章 宗教与文化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几乎都刻绘着湿婆和公牛。 126不过,神像的制作工艺和以前相比,显得非常粗陋。钱币上湿婆的眼睛突出,胸腹特别宽,有时特别平,胸肌也属于罕见的风格。 127

(4)贵霜帝国之后的哒人早期信仰自然崇拜。头罗曼统治期间,在木尔坦修筑了一座太阳神庙,并给儿子起名为Mihirakula(意为“太阳花”)。 128有一套发现范围很广的哒铜币,从旁遮普向东直到朱木拿河都有发现,铜币的正面为国王头像,反面为一象征太阳的图案,图案下面是头罗曼的名字,表现了哒人最初自然崇拜的宗教意识。

在河中地区,哒人接受了琐罗亚斯德教。 129考古发现了头罗曼时期发行的几种钱币,一种银币的正面是国王的头像,面前是一根王杖,反面为拜火祭坛,铭文为婆罗米文;在头罗曼之后的摩酰逻矩罗开始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在塔克西拉出土的属于摩酰逻矩罗的钱币上,正面是面朝右的国王头像,戴锥形小帽,有用巴克特里亚文书写的头衔和名字,反面是火神坛,火焰中有人物像,左右护卫献上武器,整个图案由珠子圈起来。除考古资料外,文献资料也反映了哒人的琐罗亚斯德教信仰。最早对此有记载的是5世纪中叶根据北魏使者董琬、高明在中亚的见闻材料写成的《魏书》,在中国,琐罗亚斯德教被称为拜火教或祆教。据《梁书》记载,哒人“事天神、火神,每日则出户祀神而后食”。

哒人统治中亚以后,对境内的宗教基本上采取宽容的政策。闻名世界的阿富汗的巴米延(Bamiyan)佛教洞窟寺虽然在贵霜时期就开始开凿了,但一些大佛像可能是哒时期开凿的。刻在石崖上的两座大佛像,一座高38米,一座高53米,当玄奘前来膜拜这些佛像时,也为其巨大而震惊。宋云在途经哒役属的地方时发现,于阗、朱驹波等地的习俗风尚中有明显的佛教信仰痕迹,如“死者以火焚烧,收骨葬之,上起浮图”130。他还记载说,白沙瓦“城内外凡有古寺,名僧德众,道行高奇。城北一里有白象宫,寺内佛事,皆是佛像,装严极丽,头数甚多,通身金箔,眩耀人目”。迦腻色迦建立的雀离浮图:“塔内佛事,悉是金玉,千变万化,难得而称。旭日始开,则金盘晃朗;微风渐发,则宝铎和鸣。西域浮图,最为第一。”131据《魏书》记载,当时已役属于哒的朱居、渴磐陀、乌苌等国依然“事佛”。可见,在哒人统治时期,中亚的佛教依然流行。不过,据《大唐西域记》记载,摩酰逻矩罗曾对犍陀罗地区的佛教进行过打击,下令灭佛。5世纪初法显达到塔克西拉城之时,这里是佛教寺庙中心;7世纪玄奘到达时,该城已经一片荒凉,此后再未见诸史料。

哒人占领印度大片领土以后,逐渐接受了印度的婆罗门教和湿婆崇拜。头罗曼发行过一种图案为孔雀的铜币,表明他已经受到了婆罗门教的影响,因为孔雀是湿婆神之子、战神迦提凯耶(Karttikeya)的坐骑。摩酰逻矩罗对湿婆更为崇拜,他的钱币上印有湿婆的坐骑圣牛难提,并附有“祝牛旗战无不胜”(Jayatu Vrishadhwaj)的铭文,曼达索尔铭文也说他“除了湿婆外从未向任何神祇低头”,可见他对婆罗门教的崇拜。

摩酰逻矩罗发行了仿贵霜钱币的铸币,铸币上铭文是“祝摩酰逻矩罗战无不胜”(Jayatu Mihirakula),牛旗的旗杆顶端有一只伏卧着的公牛,表明他对湿婆神的崇拜。仿贵霜的钱币正面为国王的立像和名字,反面为一坐着的女神。在东旁遮普和拉贾斯坦还发现了他发行的小额铜币,一面铸有其头像和名字,另一面为一头公牛,铭文为“祝牛旗常胜”(Jayatu Vrisha)。

(5)3世纪中叶,摩尼教传入中亚。摩尼教为波斯人摩尼所创,波斯本土迫害该教教徒,摩尼本人被处死,教徒逃亡。摩尼教在3至6世纪时传遍中亚。

(6)5世纪,景教开始在中亚流行。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即聂斯脱里教(Nestorianism,或译涅斯多留教派),聂斯脱里为东罗马君士坦丁堡主教,他的学说被东罗马认为是异端,受到迫害,一部分追随者逃至波斯,并在此发展起来,与祆教、摩尼教共同成为波斯的三大宗教。景教在哒汗国统治中亚时期繁荣起来,拜占庭作家科斯马斯·印狄科帕留斯脱斯在547—550年写成的《基督教世界地理志》(Christian Topography)一书中说,在哒境内有许多基督教教堂。《马尔·阿巴传》(Mar Aba)一书也记载说,549年,在哒国王和哒基督教徒的要求下,马尔·阿巴主教任命他们中的一位牧师为哒汗国的主教。

这一时期,贵霜帝国和哒汗国统治者不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宗教和崇拜形式,因此,在不同时期,佛教与印度教在中亚都得到了发展。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