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在中国古籍中,与“行国”相对的是“居国”,居国指以农耕为业的定居国家。在大月氏人西迁的挤压下,在伊犁河和楚河流域游牧的一部分塞种人离开原居地南下,公元前2世纪—公元6世纪期间,他们在中亚地区建立起一些塞种国家。本章主要论述大宛、罽宾、乌弋山离三个小国。大宛国位处今费尔干纳盆地,它与中国汉王朝长期保持着联系;罽宾国是塞种人在兴都库什山以南的犍陀罗和呾叉始罗建立的政权,罽宾国与中国汉王朝一直保持着联系;乌弋山离国地处苏里曼山和兴都库什山以西,赫尔曼德河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全境,形成一片肥沃的盆地,乌弋山离国在吸收安息的希腊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有的综合文化。三个塞种国家都处于丝绸之路上,对古代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第一节 大宛
公元前2世纪,在大月氏迁徙浪潮的冲击下,原居伊犁河和楚河流域的一部分塞种人南下,来到了帕米尔西麓,即今费尔干纳盆地一带。费尔干纳盆地在公元前7世纪就有塞种人居住。公元前6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统治着河中地区的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没有将统治延伸到费尔干纳。公元前3世纪建立起来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朝将费尔干纳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 24,并在此建筑了一些希腊式城堡。
来到费尔干纳的塞种人推翻了在当地统治的希腊人,与当地人一起建立了大宛国。公元前2世纪中叶,大宛国兴盛起来。西汉史官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专门写了“大宛列传”一节。据此书记载:“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当时,大宛拥有6万户,人口30万,军队6万。强盛之时,大宛国的领土不仅仅包括费尔干纳盆地,北部的统治已经达到了今塔什干一带;在西方的势力发展到了贰师城(即苏对沙那)。大宛国的周围是游牧政权,西北有康居国,东北与乌孙国相邻,西面是大月氏的政权。
大宛国的强盛并不长久,在公元前2世纪末,大宛国与中国西汉王朝发生了战争,成为西汉属国,直到1世纪初,大宛国才获得了独立。半个世纪以后,1世纪中叶,大宛国走向衰落,臣服于当时西域的强国莎车,向它交纳贡赋。莎车国国王贤认为大宛国交纳的贡税太少,率大军进攻大宛国。在莎车军逼近之时,大宛国国王延留向莎车投降,莎车国国王贤将延留带回莎车国,另立桥塞提为大宛国国王。此后,大宛国遭到西北方康居国的攻击,桥塞提无力抵抗逃走,莎车国国王让延留回国复位,大宛国继续臣服莎车国,向莎车国纳贡。
1世纪后期,随着班超在西域经营的成功,东汉王朝在西域的影响扩大,莎车国在西域的霸权受到遏止,莎车国控制下的属国纷纷独立,大宛也在此时获得独立。2世纪中期,中亚贵霜帝国强盛起来,大宛又沦为贵霜帝国的属国。3世纪中期,贵霜帝国在新兴萨珊王朝的打击下衰弱,大宛国重新获得独立。到4世纪末(或5世纪初),大宛国被哒所灭。此后,大宛一名不再见于史册。在费尔干纳兴起的国家被称为破洛那(另译汗、汗那等),7世纪,大宛国遗址上建立的国家又被称为宁远国。
大宛国以贵山城为都 25,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统治制度。国王是国家最高行政首领,负责国家的民政、军事、外交。中国文献中提到的大宛国国王有毋寡、昧蔡、蝉封、延留、桥塞提、蓝庾等人。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大宛国在国王之下,设立了副王、辅王各一人,以辅佐国王。不过,氏族制度残余和母系氏族的遗风在大宛国长期存在着,其中,贵族议事会不仅是咨询机构,而且享有很大权力,甚至拥有废立国王的权力。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当中国西汉王朝将军李广利率军攻打大宛国之时,贵族议事会认为这次战争是由国王毋寡藏匿良马和杀西汉王朝使者引起的,会议决定杀国王以求和。会后,他们杀了国王毋寡,将其首级献给西汉王朝,以求和平。西汉王朝扶持昧蔡为大宛国国王,后来,昧蔡又被贵族议事会成员杀死,另立国王蝉封。这些事件反映了贵族议事会握有操纵国家政权的权力。
在大宛国内,母系氏族的遗风保留下来。妇女的地位仍然很高,大小事务一般都由女子做决定,男子只是遵从女子的决定:“大宛国……俗贵女子,女子所言而丈夫乃决正。”公元前1世纪,大宛国与中国西汉王朝交往增多,母系氏族的遗风开始发生变化,到3世纪,妇女的地位降低,男子的地位升高了,据《晋书·西戎传》记载:“大宛……其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环为娉……不男者绝婚。奸淫有子,皆卑其母。”
大宛国内可能还没有成文法律,断事按习惯法的规定。如提供给他人的马匹,如果马匹没有训练好以致将骑乘者跌下来坠死,马的主人要为死者提供棺材作为赔偿。
大宛国是定居农业国,经济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据考古发掘,早在公元前10—前8世纪,农耕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在费尔干纳确立起来。公元前7—前5世纪期间,费尔干纳地区涌现出一批城镇,纳林河与卡拉河之间的埃拉坦文化是典型的农业文化。
费尔干纳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和麦子,经济作物有葡萄,此外,大量种植马饲料苜蓿。大宛国在山区发展畜牧业,牲畜种类有马、牛、羊等,其中尤以马闻名于世,特别是产于贰师城的汗血马。汗血马因疾速奔跑之后脖颈部位浸出像血一样的汗水而得名,中国史书称之为“天马”。这种马具有速度快、耐力足、易驯养、体形好的特点,大宛以此为宝,不轻易送人。西汉王朝通过两次战争使大宛国臣服,此后,大宛国在向中国朝献的贡品中都有汗血马。
大宛国内发展起多种手工业,其中,以酿葡萄酒最为有名,酿出的酒几十年都不会变质。有记载说:“宛左右以蒲陶(即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除此之外,大宛国的金、银器加工业也是重要的部门,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通过与汉朝的贸易获得的黄金白银不是用来加工货币,而是制作装饰品,如同心指环等。
大宛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展开频繁的贸易。大宛国周边几乎都是以游牧业为主的行国,如乌孙、康居、捐毒、休循等,这些行国以畜产品与大宛国交换它们的农业产品。除地区贸易外,大宛国因地处丝绸之路上,过境贸易和转手贸易兴盛。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大宛国内兴起了一些商贸城镇,其中比较重要的除了都城贵山城外,还有贰师城、赭时(Chach,今塔什干)、俱战提。大宛国人擅长做生意,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善市贾,争分铢。”在公元前2—公元1世纪期间,大宛国的贸易仍然停留在以物易物阶段,没有以货币为媒介的贸易;直到2世纪,大宛国成为贵霜帝国的属地之后,国内才出现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业贸易,开始使用贵霜帝国铸造的钱币。
在对外关系中,匈奴和中国汉朝是大宛国外交的重点。在公元前2世纪匈奴强盛之时,大宛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如康居、乌孙等国在不同程度上臣属于匈奴,此时大宛可能也臣属于匈奴。有记载说,在匈奴使者途经大宛国之时,大宛国要为他们提供一切所需。甚至在匈奴被汉朝打败之后,匈奴郅支单于还向大宛国索取贡赋,大宛国不敢不给,此事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
公元前2世纪后期,大宛国与西汉王朝发生了初次接触。公元前128年,张骞出使西域经过大宛,大宛派向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