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最早记载月氏人的中国史书有《逸周书》、《穆天子传》、《管子》,它们对月氏有着不同的称谓:禺氏、禺知、月支。月氏人是语言属印欧语系的欧罗巴种人 10,他们的外貌特征在《南州异物志》有记载,书中说大月氏国“人民赤白色”11。
据《穆天子传》记载,月氏人居中国中原王朝正北方,即“伊尹献命列禺氏于正北”;《逸周书·王会篇》记:“正北……禺氏。”中国学者王贻樑考证,禺知人的居地在今山西平鲁、井坪一带,平鲁、井坪地处内蒙古草原南缘。《穆天子传》和《逸周书》是公元前5世纪以前的文献,也就是说,月氏人在公元前5世纪以前生活在中国内蒙古草原南缘一带。12
月氏人在此以狩猎为生:“月氏……请令以囊驼、白玉、野马、騊駼、良弓为献。”騊駼是一种野生的骡马,月氏人的贡献是野马、騊駼、良弓,由此推知,狩猎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公元前3世纪,月氏人出现在河西走廊一带。13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此后,《后汉书·西羌传》又记:“湟中月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别也,旧在张掖、酒泉地。”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月氏人已经生活在武威到酒泉之间的地区了。当时,月氏人之西是乌孙人,乌孙在酒泉以西至敦煌一带;月氏人之东是匈奴,匈奴在内蒙古阴山一带游牧。
月氏从山西平鲁、井坪一带迁往河西走廊的原因,可能与公元前7世纪齐桓公和秦穆公在北方和西北方的征伐有关。来到地势平坦、水源充沛的祁连山间,月氏人开始了游牧业的生活。因地处河西走廊,他们也开始经营由西域输往中原的玉石贸易。《管子》一书中多处谈到了禺氏与玉的关系。其中,《国蓄篇》记载说:“玉起于禺氏”,《揆度篇》记载说:“北用禺氏之玉”、“玉起于禺氏之边山”,《轻重甲篇》记载说:“禺氏不朝,请以白璧为币乎”,《轻重乙篇》记载说:“玉出于禺氏之旁山。”不难看出,月氏人可能垄断了过境的玉石贸易。
来到河西走廊不久,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月氏人强盛起来。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秦时……月氏盛。”月氏人的势力范围在西方抵达阿尔泰山区,他们的影响在东方到达了河套地区,整个河西走廊被月氏控制。据《水经注》记载:“炖煌,古瓜州也。……瓜州之戎,并于月氏者也。”唐魏王泰著的《括地志》记:“凉、甘、肃、瓜、沙等州,本月氏国。”月氏强盛起来之后,匈奴成为月氏的奴役部,匈奴单于送太子到月氏为人质。
不过,月氏的强盛并不长久。在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强盛起来。匈奴也是中国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先秦史籍将他们记为:荤粥、猃狁、獯鬻。公元前209年,匈奴单于冒顿统一了匈奴各部,改变了匈奴人东受东胡挤压、西受月氏侵凌的状况。匈奴统一起来之后,先攻东胡,继而开始西征月氏。公元前201年,匈奴首次向月氏发起攻击,初步遏制了月氏东进的势头。初战告捷之后,匈奴着手准备攻月氏的大规模战争。
匈奴与月氏的大规模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77年或公元前176年。在此次战争中,匈奴打败了月氏,原来臣属于月氏的楼兰、乌孙和呼揭等国家转而臣属于匈奴。在冒顿单于于公元前176年呈给汉朝的书中说:“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强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14
此战之后,月氏人开始了长途迁徙。以《汉书》的记载为基础,他们的迁徙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故地敦煌到达伊犁河上游,第二阶段从伊犁河上游到达大夏。第一阶段的运动是迫于匈奴。月氏放弃了“敦煌、祁连间”的故土,大部分人向西迁徙,他们以后被称为大月氏,留在“敦煌南山”的少数月氏人被称为小月氏。对此,《史记》记载说:“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
大月氏的西迁引发了一连串的事件。最先受到影响的是乌孙人。大月氏人向西进入乌孙人的放牧地,即酒泉以西至敦煌一带,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人所杀,他刚出生不久的儿子猎骄靡由乌孙残部携带投奔了匈奴,冒顿单于收养了他。大月氏沿天山以北地区西迁,冲击了伊犁河和楚河流域的塞种人。15
据《汉书·张骞传》记载,伊犁河和楚河流域是塞种人的居地:“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受大月氏西迁的影响,生活在伊犁河和楚河流域游牧的塞种人被迫离开故地,朝不同方向迁徙,后来,他们在新迁徙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首先,向西迁的塞种人一部分留在锡尔河北岸,融入康居国;一部分继续西迁,来到咸海和里海沿岸甚至更西的地方,融入奄蔡国。
其次,向西南迁徙的塞种人渡锡尔河来到了费尔干纳,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他们与当地的印欧种土著人,即牧地塞克人,共同创建了大宛国。有一些塞种人继续南下,其中的一部分来到了阿姆河流域,消灭了这一地区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建立了大夏国;有一些迁徙到了帕米尔地区,在此建立了捐毒国和休循国;有一些向东进入塔里木盆地,建立了车师、焉耆、龟兹、姑师、伊循等国;还有一些继续南下,越过县度 16到达犍陀罗地区建立了罽宾国。对此,中国史书记载说:“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而塞王南君罽宾。塞种分散,往往为数国。自疏勒以西北,休循、捐毒之属,皆故塞种也。”
大月氏西迁到伊犁河和楚河流域之后,匈奴仍然紧追不舍,双方在此发生了多次战争。在一次与匈奴老上单于(公元前174—前161年在位)的战争中,大月氏遭到了沉重打击,其王被杀,头颅被单于做成了饮酒的杯子。《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说:“至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尽管如此,在公元前139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之时,月氏人仍然生活在伊犁河和楚河流域。张骞在过匈奴境时被拦截,单于知道张骞欲去大月氏,于是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由此观之,大月氏还在匈奴之北面的伊犁河和楚河流域。
大月氏离开伊犁河和楚河流域的第二阶段,迁徙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30年。17再次西迁与乌孙的复国有关,乌孙得到了匈奴的鼓励和支持,乌孙王难兜靡之子猎骄靡在匈奴单于家中长大,成年以后,单于让他统率旧部,镇守酒泉以西至敦煌之间的原乌孙故地。在此期间,猎骄靡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昆莫既健,自请单于报父怨,遂西攻破大月氏,大月氏复西走大夏地。”后来,乌孙在匈奴的支持下打败了大月氏,在伊犁河和楚河流域重建了乌孙国。
经此失败,大月氏开始了第二次大迁徙。公元前2世纪中叶,大月氏途经大宛(费尔干纳)来到阿姆河以北的地区。当时,这一地区属大夏国管辖。大夏国是塞种人建立的国家,在月氏人第一次西迁中受到冲击的一支塞种人南下,灭亡了阿姆河流域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在此废墟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大夏。大月氏第二次西迁来到阿姆河北岸流域之后,取代大夏国统治了这一地区。对此,《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说:“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都妫水(阿姆河)北,为王庭。”此时,月氏人还没有建都,他们以王庭为统治中心,王庭具体设在阿姆河北岸的什么地方,史书未有记载。
阿姆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