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章 北方行国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行国”一名始见于中国史书《史记》,据此书的定义,“行国”指随牲畜迁移的游牧政权。在中亚正北方有奄蔡和康居两个行国,在中亚东北方有乌孙行国。三个行国都处于这一时期开通的丝绸之路的北道上,它们对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除奄蔡外,康居和乌孙游牧政权与中国西汉王朝确立了臣属关系,汉朝中央政府参与了这些国家的王位继承、政权更替等大事件。



第一节 奄蔡


奄蔡(Yen-ts’ai)是欧罗巴人种中语言属印欧语系的萨尔马特人建立的国家。1在不同时期,中国史书对该政权有着不同的称谓。《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和《后汉书·西域传》称之为奄蔡;《三国志·魏略·西戎传》又名阿兰;《汉书解诂》一书认为奄蔡就是阖苏。希腊、罗马文献称之为阿兰尼(Alani)、阿兰息(Alanorsi)。奄蔡是古音读法,阿兰、阿速、阖苏都是它的转音。

奄蔡国在公元前2世纪已经形成,统治者由西拉锡(Siraci)和阿息部两个氏族成员担任,据斯特拉波的《地理志》记载,公元前2世纪,在里海和顿河之间的草原上,在萨尔马特人中有以西拉锡部和阿息部为首的两个政权。据《史记》记载:“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康居国在咸海正北,奄蔡在康居西,由此推知,公元前2世纪时,奄蔡人游牧于咸海至里海北岸草原。2

在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上半叶,奄蔡国强大起来,其国领土向西不仅抵达顿河流域,可能还南下占有了北高加索部分地区。奄蔡国的军队以骑兵为主,古希腊罗马史书和亚美尼亚(Armenia)、格鲁吉亚(Georgia)的编年史都提到过阿兰(奄蔡)的骑兵,说他们作战的武器是与其他萨尔马特人相似的长铁剑。据《史记》记载,奄蔡“控弦者十余万”,与当时“控弦者数万”的乌孙和“控弦者八九万人”的康居相比,奄蔡已经成为中亚北方的一个大国。斯特拉波在同一书中记载说,西拉锡王阿比喀斯(Abeacus)能够调动两万骑兵,阿息部王斯巴迪努斯(Spadinus)能指挥20万人马。

不过,与当时欧亚草原东段的匈奴政权相比,奄蔡国可能还是小国。据《汉书·陈汤传》记载:“(匈奴)郅支单于自以大国,威名尊重,又乘胜骄……又遣使责阖苏(奄蔡)、大宛诸国岁遗,不敢不予。”由此可知奄蔡当时向匈奴人纳贡。

到1世纪,奄蔡国统治氏族不再是西拉锡氏和阿息部氏,而是阿兰氏。于是,奄蔡国被称为阿兰。《后汉书·西域传》说:“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罗马帝国后期的历史学家阿米亚努斯·玛尔塞利努斯(Ammianus Marcellinus,330—390)在《晚期罗马帝国史》一书中说,在1至3世纪期间,阿兰人代表了一股强大的力量,频繁地威胁着罗马帝国在多瑙河沿岸和小亚细亚较为僻远的领地,还成功地深入到高加索地区,在公元初的两个世纪中,阿兰人屡次袭击南高加索和邻近地区。他们发动了对安息王朝的战争。在72—74年之间,阿兰攻入安息王朝领地南高加索和米太·阿特洛巴特那(Media-Arturopatna),以及亚美尼亚。大约在136年,一支两万人的安息国步兵落入阿兰人的圈套,经过浴血奋战才得以脱离险境。正是此时,阿兰东面的康居国强大起来,向西扩张,阿兰沦为康居的附庸。《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奄蔡国……属康居。”直到3世纪,阿兰才从康居统治下独立出来。对此,《三国志·魏略·西戎传》说奄蔡国“故时羁属康居,今不属也”。

3至4世纪,奄蔡再度兴盛,从咸海至顿河、从乌拉尔山至高加索的大片草原是他们的游牧地。在此,他们还经捷列克河谷与阿拉格瓦(Alagwa)河河谷之间的狭窄通道频繁袭击和掠夺高加索地区,这一通道原名萨尔马特门,但此时已经被称为阿兰(奄蔡)门。阿兰人对西方的骚扰最初是小规模的,以抢战利品为目的。3世纪中叶以后,阿兰人大规模地西进。

4世纪中叶(350—374),奄蔡国被西迁的北匈奴击败,其王被杀,阿兰氏统治的奄蔡国灭亡了,奄蔡国由匈奴统治。亡国后的阿兰人一部分迁到高加索,另一部分迁到欧洲。迁到高加索的阿兰人与当地部落融合,形成了以阿兰人为主体的联盟,史称阿兰尼亚(亚美尼亚);迁到欧洲的阿兰人于5世纪初来到了伊比利亚半岛(Iberian Peninsula)西南部,与当地的西哥特人(Visigoth)融合。留在高加索的阿兰尼亚人后来臣属于突厥,接受了天主教,在10至12世纪期间,他们有了自己的文字,创作了长篇英雄史诗。在1238—1239年间,他们在蒙古西征中受到了沉重打击,残存者迁到高加索山区和南奥赛提亚(South Ossetia),有人认为,今高加索地区的奥塞特人(Ossete)是阿兰人的后裔。

奄蔡国地处水草丰茂的中亚草原,以游牧畜牧经济为主,奄蔡人放牧的牲畜有牛、羊、马、骆驼、骡、驴等。除了畜牧业外,奄蔡人兼营狩猎,据《三国志·魏略·西戎传》记载:“奄蔡……其国多名貂,畜牧逐水草。”奄蔡国的貂皮在当时享有盛誉。奄蔡国的手工业以制革、酿酒著称,其中,酿酒业最有名,《史记正义》称引《括地志》:“奄蔡,酒国也。”游牧的奄蔡人居住在半穴式房屋内,对此,《后汉书·西域传》记道:“奄蔡国……居地城。”

奄蔡位于丝绸之路北道上,据《汉书·西域传》记载:“(丝绸之路)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奄蔡人东与康居、大宛等中亚国家乃至中国进行着频繁的贸易,西经亚美尼亚、高加索、小亚细亚与罗马进行贸易。据斯特拉波记载,奄蔡人与高加索地区诸政权建立了国际贸易联系,他们控制了黑海地区其他政权与阿姆河以北地区和中国的商道。此时,在罗马市场上出售的中国大黄被称为rha-ponticum,意思是“黑海的大黄”。罗马人不知道奄蔡人向其出售的大黄是从中国贩卖过来的,还以为是奄蔡人生产的,所以称其为黑海的大黄。此外,奄蔡与南方的花剌子模、贵霜乃至印度发展贸易。据斯特拉波记,(奄蔡人)将骆驼组成商队,同印度与巴比伦进行贸易,他们与亚美尼亚人和米太人进行实物交换而获得货物。奄蔡国从这些贸易中获利,国家因此富庶。

奄蔡虽远离中国,但由于贸易关系,与中国有使者往来。在汉武帝开拓西域、经营西北边疆之时,中国曾派使者前往奄蔡。《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条枝、身毒国。”

奄蔡人是语言属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的欧罗巴种人,他们身材高大,头发颜色淡黄。在公元前2世纪后期,受月氏迁徙冲击的一些塞种人顺锡尔河而下,进入奄蔡国,因此奄蔡人的宗教文化与斯基泰人极为类似:以树枝占卜,插剑于地誓盟,崇尚武功。奄蔡人的习俗与康居人基本相同,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奄蔡与康居大同俗;《后汉书·西域传》也说:“奄蔡国……民俗衣服与康居同。”

在8世纪以后,在咸海至里海北岸游牧的奄蔡人与迁徙到中亚草原的突厥族佩彻涅格人(Pechenegs)混居,逐渐被他们突厥化。3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