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节 文化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响。参见张志尧主编:《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年版,第5页。

9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I,125。

10 Latyshev, Izvestija drevnikh pisatelej grecheskikh i latinskikh o Skifii i Kavkaze-Scythica et Caucásica e veteribus scriptoribus graecis et latinis, 1, Scriptores Graeci, 1893-1947.

11 苏联学者梅柳可娃认为《历史》这部名著中的大部分评论都是无用的,对于涉及内亚方面是严重不足。在斯基泰人历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有:多瓦图尔(Dovatur)《在希罗多德〈历史〉中我们土地上的各民族》(Narody nashej strany v “Istorii” Gerodota),此书包含了原始文本、翻译和评论了希罗多德有关内亚片断的评论;里巴科夫( B. A. Rybakov)《希罗多德书中的斯基泰人》(Gerodotova Skifija);纳杰哈尔特(A. A. Nejkhardt)《苏联史学中希罗多德文献记斯基泰人》(Skifskij rasskaz Gerodota v otechestvennoj istoriografii),此书中包含了许多有用的相关信息;克雷奇默(K. Kretschmer)在保利·维索瓦(Pauly-Wissowa)的古典辞书《古典学实用百科全书》(Realencyclopaedie der Altertumswissenschaften)中的“斯基泰”人词条。

12 关于斯基泰文化的起源问题目前有几种说法:一说发端于黑海北岸伏尔加河下游的木椁文化,一说起源于中亚或西伯利亚,一说源自于古代伊朗为主的西亚地区,也有人笼统地认为东亚也是斯基泰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这里采用第二种观点,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482—483页。

13 本书未设专章叙述匈奴,但匈奴与本书有关章节,特别是与北部行国的联系紧密,在此做一概述。中国文献将匈奴之起源追溯到远古时期,他们以胡、狁、戎、狄等许多不同的名称为人所知,如今将商朝的鬼方一名也列入其中。然而,从严格的历史观点来看,我们的历史知识还不允许我们对公元前3世纪以前的匈奴做出任何可靠的报道;在早期中国史中,可以确认属于匈奴的只有另一个名称,即胡人。胡人(匈奴)在中国历史的战国末期,在中国北方第一次正式露面,以后,不断南侵中国各诸侯国的土地,西击月氏等部民,与西方康居、乌孙发生了联系。

14 张志尧:《额尔齐斯河上游与邻境内人形石雕像》,转引自张志尧主编:《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第179页。

15 古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西库路斯(Diodorus Siculus)写了一部范围广阔、篇幅达40卷的巨著《历史文库》(Bibliotheca Historica),今有幸保留下了15卷,其中包括叙述亚述人、埃及人、埃塞俄比亚人等“古代诸民族”及希腊人神话时代的开头5卷,保存了大量此前的史料。关于萨尔马特人,参见〔古希腊〕狄奥多罗斯:《书目》第2卷,43.3。

16 鲁特基夫斯卡(Rutkivska):《公元一千年中叶乌克兰草原范围内的游牧民和农耕民》(Kochovki ta zemlerobi na territorii stepovoj Ukraini v seredini I tysjacholittja ne, 1969),转引自Denis Sinor,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arly Inner A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p.116。

17 扎舍卡杰(Zaseckaja):《匈奴时期黑海北岸和伏尔加河草原的墓址特征》(Osobennosti pogrebal’nogo obrjada gunnskoj epokhi na territorii stepej Povol’zhja i Severnogo Prichernomo’rja, 1971),转引自Denis Sinor,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arly Inner A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p.116。

18 有学者认为达赫人即帕尔尼人,或即希罗多德《历史》中的达欧伊人。一般认为他们是马萨革泰人的一支,理由是伊朗农民那时称呼马萨革泰人为“达赫”,意为“敌人”、“盗匪”。也有学者认为达赫人和帕尔尼人是前马萨革泰人后裔中的两支。笔者认为后一种观点更为准确一些。参见王治来:《中亚史纲》,第71页;〔匈牙利〕雅诺什•哈尔马塔主编:《中亚文明史》第2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368页。

19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Ⅳ,23。

20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Ⅳ,23。

21 关于这三支塞克人分布的问题较为复杂,史学界对此也存在着分歧,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豪玛瓦尔格•塞克人,即崇拜豪麻的塞克人,主要分布在费尔干纳盆地、帕米尔和阿赖岭等地;提格拉豪达•塞克人,即戴尖顶帽的塞克人,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南哈萨克斯坦草原东部地带,即帕米尔、阿赖岭以北,包括塔什干、天山至巴尔喀什湖以南及西南的楚河、塔拉斯河流域;提艾伊•塔拉•达拉伊雅•塞克人,即海对面的塞克人主要分布于阿姆河以北、咸海东南、索格底亚那之地。第二种观点认为,牧地塞克人,即崇拜豪麻的塞克人,可能分布于锡尔河流域;提格拉豪达•塞克人,即戴尖顶帽的塞克人,可能分布于中亚腹地(中亚两河地区);近海塞克人,即海对面的塞克人,可能分布于里海或庞特(Pont)海海岸。第三种观点认为,崇拜豪麻的塞克人可能居住在费尔干纳;戴尖顶帽的塞克人可能居住在锡尔河两岸至谢米列契地区;海对面的塞克人,又称欧洲塞克人,分布在黑海北岸。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崇拜豪麻的塞克人和戴尖顶帽的塞克人是指同一种人。参见王治来:《中亚史》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7页;〔苏联〕伯恩施坦:《中亚境内天山、七河地区的古代文化》;张志尧主编:《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第132页;〔匈牙利〕雅诺什•哈尔马塔主编:《中亚文明史》第2卷,第5页;余太山:《塞种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页。

22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Ⅶ,64。

23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Ⅲ,89。

24 同上书,Ⅲ,15。此两人是埃及统治者,他们于公元前460—前455年间起来反对波斯统治者。

25 〔古希腊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