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原始人类的交往很早就开始了。从考古资料可以了解到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交往;从文字资料可以考查到人类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时期的交往,如对印度印章的研究可以了解两河流域与印度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年的贸易关系。实际上,在丝绸之路开通以前(公元前2世纪以前),欧亚大陆之间已经存在着一些固定的交通路线。
在欧亚大陆的中部,大约在北纬45度左右,横亘着连绵不断的高山,从东到西有兴安岭、阴山、祁连山、阿尔泰山—天山、札格罗斯山、高加索、托罗斯(Taurus)山、喀尔巴阡(Carpathians)山。这一连串的高山与其间的黑海、里海、咸海共同形成了一堵屏障,将欧亚大陆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山链的北面是一片干旱草原和沙漠,大约在北纬50度附近形成了一条东西交通的大动脉,被称为草原之路;山链的南面是沙漠与绿洲,从一个绿洲到另一个绿洲也形成了一条东西交通的通道,它们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最早被称为天青石路,后来又被称为丝绸之路。
草原之路西起顿河入黑海的海口城市塔奈斯,然后溯顿河而上,经过希罗多德所记的一系列部落的住地,到达阿尔泰山支脉的石头平原。在马被驯化和役使之后,游牧民靠骑马驾车,几个月的时间就可跑上几千里。希罗多德对这条西起顿河口、东达阿尔泰山的道路深信不疑,因为在他生活的公元前5世纪,斯基泰人在这条路上非常活跃。阿尔泰山并不是这条草原之路的终点,它与中国内地西去的道路相连,这一段可以看成草原之路的东段。它起源于洛阳,经漠北草原,由鄂尔浑河地区向西沿着杭爱山之北,经科布多盆地至阿尔泰山南麓,然后,顺额尔齐斯河至斋桑湖。
中亚草原地处欧亚草原中段,在新石器时代就与欧亚草原东、西地段的文化有着联系。在草原之路上最早运输的主要产品是黄金,为了寻求黄金,斯基泰人奔走在这条路上,黄金作为斯基泰文化的载体,已经成为斯基泰文化的一个特征。黄金从阿尔泰山源源不断地流往黑海沿岸,再流向西方,希腊迈锡尼文化就以黄金著称。黄金被阿尔泰山的阿里马斯普人所控制,由伊赛多涅斯人、秃头人转卖给斯基泰人。
公元前1千纪中叶以前,华夏文明与西方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草原之路,从西方输往中国内地的主要商品并非黄金而是玉石。自殷周以来,中原贵族社会内建立起一套礼制,玉石成为行礼时所用礼器的重要材料之一,需求量很大。就目前出土的考古资料来看,在公元前6—前5世纪,游牧于中亚一带的斯基泰人已视中国丝绸为宝物,中国运往西方的产品主要有丝绸、漆器、铜镜等,这些商品都很受西方商人的珍视。据美国《全国地理》杂志报道 79,德国考古学家在原联邦德国南部斯图加特的霍克杜夫村发掘了公元前5世纪的一座古墓,发现墓中遗骸上残存着中国丝绸的遗迹。
阿尔泰山乌拉干河畔巴泽雷克墓的发掘物可以反映公元前5世纪草原之路上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达。在巴泽雷克墓发现的物品中有中国丝织品、来自米底或波斯的大毛毯。在五号墓中发现了白色金属制的中国镜一面,这些证实了中亚草原与东、西方的联系。美国学者赖斯认为:在公元前5—前4世纪期间,巴泽雷克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
在北纬45度山链以南,东、西之间的陆路交通主要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沙漠绿洲构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这条交通已经形成。考古和文献资料证实,在此时期,从今阿富汗境内的巴达克山到地中海东岸和埃及之间的道路,它途经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然后南至埃及,北至安纳托利亚。
在这条路上,东去的商品主要是天青石,因此,此路又被称为天青石路。天青石是一种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矿石,只有亚洲少数地区有这种地质条件,古代就得到开采的天青石矿只有巴达克山一处,而且世界上质量最好的天青石矿至今仍在此地。 80两河流域的奴隶制国家以及北非埃及古国用天青石装饰神庙和王宫,需求量很大,因此,这条商路上的天青石贸易非常兴旺。有学者认为,从巴达克山西运的天青石分海、陆两路。海路是由巴达克山运到印度河,然后从印度河出海进入波斯湾后再经陆路运到伊朗和美索不达米亚等地。陆路是从巴达克山往西南到喀布尔,然后向西到赫拉特,再从赫拉特经里海南岸到伊朗高原、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埃及人是从两河流域西北部的米底国获得天青石的。在这条路上,西来的商品主要有美索不达米亚的粮食、油类、羊毛、椰枣、芦苇、鱼类等物品,该地区以这些产品换取天青石、木材和一些金属。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基本上就是沿天青石陆路而来。
除了北方的草原之路和南方的天青石路两条东西交通大动脉外,南北之间的通道是游牧民与农耕定居民交往的路线。尽管山脉和湖泊阻横在欧亚大陆中部,但它们从未阻碍过人类的交往,更没有阻止欧亚大陆游牧民的南下。到公元前3000—前2000年时,沿山隘和海岸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南北交通路线。从西向东有:从黑海西岸南下到巴尔干半岛;从高加索山口通往安纳托利亚和两河流域;从里海东南南下到伊朗高原和呼罗珊地区;从咸海北岸南下到锡尔河中下游地区;从巴尔喀什湖沿岸到七河流域;从蒙古草原到中国的华北地区。进入青铜时代以后,生活在黑海、里海和咸海以北草原的游牧民分批从他们的故土向外迁徙,形成了一次次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迁徙浪潮。他们沿着以上路线先后来到了南欧、西亚、中亚和南亚,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希腊、赫梯、米底、波斯、印度等国家。
公元前1千纪初期南下到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后来在波斯湾北岸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不仅保持了欧亚大陆上原有的交通,还修筑了四通八达的御道,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驿道网。御道以波斯湾北面的苏萨城为起点,向西越过底格里斯河,经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抵达爱琴海沿岸的以弗所(Ephesus),全长2683.2公里,沿途设有111个驿站,驿站备有换马。这条御道继续向西可至爱奥尼亚,与希腊各城邦相通,向西南方通埃及,向东南方通印度。通往印度的岔道很长,它从底格里斯河河谷出发,经伊朗高原东部进入喀布尔河河谷,向东南到达印度河流域,途中,另有一条岔道向北翻越兴都库什山到达巴克特里亚。
在公元前1千纪中叶,以巴克特里亚为中心,中亚地区东西南北交通的网络形成。其中,通往东部的道路从巴克特拉经瓦赫什河谷,越喀尔提锦与阿赖岭(今瓦罕走廊),到达喀什噶尔。以后,这条路构成了丝绸之路南道的中段。西去的道路从巴克特拉出发,经帕提亚、埃克巴坦纳,从埃克巴坦纳继续西行可至大马士革与腓尼基的推罗城,向南可以到苏萨城,在苏萨城走波斯帝国御道可到达小亚细亚的以弗所等城,此路后来成为丝绸之路的主干线,也可以说是丝绸之路中道。南下的道路从巴克特拉出发,越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各山口,朝东南方向经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河流域,或者从巴克特拉到喀布尔后,向西南方到阿拉霍西亚(坎大哈),再抵达波斯城市波斯波利斯和帕萨尔加迪。北上的道路从巴克特拉出发,渡阿姆河,经粟特境,抵达锡尔河岸,渡锡尔河,从七河流域北上与北方草原之路相接,南下可到达中国中原各地。经此路,巴克特里亚可以获得西伯利亚的黄金,因此,北上之路被称为黄金路。公元前4—前3世纪,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