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节 撒乌罗玛泰伊人、萨尔马特人和马萨革泰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城镇的居民中都发现了萨尔马特人,有的甚至还成了统治者。新来者带来了他们的生活习俗、艺术和宗教,对当地城镇的风貌产生了影响。

在西迁黑海地区以后,萨尔马特人的社会分化加剧。在黑海北岸地区和北高加索的萨尔马特人墓中,贵族随葬的金制品的数量增多,超过了早期萨尔马特人的墓葬。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普通萨尔马特人的墓葬中只有简单的一些物品随葬。这种对比表明,在萨尔马特人的社会中,财产和社会差别在不断地扩大。萨尔马特人大约经历过奴隶制,与斯基泰人一样,他们把奴隶用作家庭奴仆,当然,也把奴隶作为货物进行交换。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Polybius,前202—前122)记载说,许多奴隶从萨尔马特人领地上的彭蒂斯(Pontus)出口,塔奈城(Tanay)是一个买卖奴隶的市场。

萨尔马特人来到黑海北岸之后,斯基泰文化发生了变化。初期,斯基泰文化对萨尔马特文化产生了影响,从公元前3世纪起,萨尔马特人开始在金器上镶嵌彩色玻璃、宝石和珐琅。此后,萨尔马特文化的影响在后期斯基泰文化中反映出来。动物风格从斯基泰人的艺术中消失了,但是,神人同性的肖像,特别是骑马者的肖像,在壁画和墓穴的浮雕中普遍存在。此外,在斯基泰人时期曾对黑海北岸的历史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一些部落,如库班(Kuban)的吕底亚(Lydia)部落,因受萨尔马特文化的影响而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具有种族文化的部落了。这一点从该地区墓地出土的器物中可以得到证实。

在第聂伯河下游、伏尔加河沿岸、亚速海北部和其他一些地方发现了有丰富墓葬的古墓,它们可以追溯到4世纪末期。这些遗址的葬俗使我们想起了萨尔马特人的葬俗,其中发现的许多物品有萨尔马特人外观。同时,在这些古墓中也有不具萨尔马特人文化特征的物品;在墓中发现了具有匈奴特征的装饰品和其他物品。一些学者认为这些古墓是属于萨尔马特人的。16然而,它们属于匈奴则更有根据。17

近代所有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一致认为,由于斯基泰人和萨尔马特人属于伊朗语语族,在人种学上不可能对公元1千纪下半叶居住东欧草原上的斯拉夫人,也不可能对黑海北部地区的斯拉夫人起到直接的作用。然而,直到中世纪,斯拉夫文化(特别是斯拉夫艺术)一直保存着斯基泰和萨尔马特文化的一些传统,斯基泰动物风格艺术和萨尔马特人的动物形象艺术残存下来,特别是在古罗斯人的艺术中。

在萨尔马特人中,有一个名叫阿兰的部落联盟,它在汉籍《史记》、《汉书》、《魏略》中被称为奄蔡人。阿兰人属伊朗种(更准确地说是斯基泰—萨尔马特人),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中的伊朗语族。他们以游牧为生,在占据黑海东北部草原以后,他们专门饲养马匹,经常袭击安息帝国(公元前170—公元226)。公元1世纪的罗马文献记载了他们的活动。

(3)“马萨革泰人”在汉语中又译为玛撒该塔伊人,公元前9—前8世纪生活在里海与咸海之间。据希罗多德记载,马萨革泰人“穿着和斯基泰人相同的衣服,有着同样的生活方式”。有人认为,萨尔马特人、马萨革泰人、塞克人这些古代民族实际上是同一个民族的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根据他们在语言、相貌特征、生活方式及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共同特点,把他们统一归属于塞克人的范畴,因此,马萨革泰人又被称为塞克—马萨革泰人。

最早记载马萨革泰人的是出生于普洛康奈斯(Proconnesus)岛的希腊诗人阿利斯铁阿斯(Aristeas),他于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游历了中亚草原,并根据自己的见闻写下了长诗《独目人》(Arimaspea)。以后,希罗多德根据阿利斯铁阿斯的记载和他在黑海北岸的见闻写成《历史》一书,在书中,对马萨革泰人做了介绍。

公元前8世纪,里海北岸的斯基泰人的东面正是马萨革泰人。据希罗多德记载,斯基泰人是在马萨革泰人的攻逼之下向西迁徙的。据希罗多德记载:“玛撒该塔伊人据说是一个勇敢善战的强大民族,他们住在东边日出的方面,住在阿拉克赛斯(Araxes)河对岸和伊赛多涅斯人相对的地方。有一些人说他们是斯奇提亚人(即斯基泰人)的一个民族。”有学者认为,阿拉克赛斯河是锡尔河,马萨革泰人居住在锡尔河对岸,即锡尔河北岸;另有学者认为,阿拉克赛斯河指阿姆河,马萨革泰人的居地在阿姆河对岸,即阿姆河右岸,处于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实际上,马萨革泰人的活动范围较广,从里海以东至锡尔河下游之间都是他们的牧地。以后,分布在里海南岸今土库曼斯坦南部的达赫人(Dahae)和帕尔尼人(Parni)是他们的后裔。18

马萨革泰人以畜牧为主,兼营捕鱼业,他们放牧牛和马。据希罗多德记,马萨革泰人“不播种谷物,而是以放牧和捕鱼为生……他们也饮牛乳”。考古资料证实了希罗多德的记载,在克孜尔库姆(Kyzyl-Kum/ Qyzyl-Kum)沙漠西北部发现了一个设防驻地吉列克拉巴特(Chirk-Rabat),考古学界认为它与马萨革泰人有关。对这一地区的研究表明,马萨革泰人不是纯粹过着游牧生活,而是兼营捕渔业和半游牧的家畜饲养业。马萨革泰人的马匹以胸甲防护,正是在中亚北部地区,最早发现了马的铠甲。

马萨革泰人勇武善战。据希罗多德的记载,马萨革泰人拥有骑兵和步兵,还有弓兵和枪兵。所有战士的枪头和箭头都用青铜制造,因为那里只有大量的黄金和青铜,而没有铁和银。我们今天所掌握的地质情况证实了希罗多德的记载,在马萨革泰人当年活动的区域内确实没有铁矿,但是,盛产铜和锡。

马萨革泰人的社会发展水平与萨尔马特人相似,在他们中虽然已经出现了国王,但政权组织可能只是军事民主政体,他们的国王可能只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而已。在马萨革泰人中,母权制习俗保留下来,妇女在社会中占有较高的地位。按照希罗多德的记载,马萨革泰人崇拜至上的太阳神——密特拉,同时还有各种形式的火祭和马祭。

马萨革泰一名在语源学上有三种不同的解释:第一,源于古《阿维斯塔》经中的“马斯耀”,意为食鱼者;第二,源于古《阿维斯塔》经中的“马斯雅卡”,意为大塞克部落;第三,源于伊朗语的“马斯—恩吉兹”,马斯在伊朗语中意为大,恩吉兹意为蛮族,即大蛮族。三种解释都暗示了马萨革泰人与定居波斯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前6世纪,马萨革泰人不断侵扰波斯帝国的东北边境地区,为此,双方进行了多次战争。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战争由波斯人挑起,“当居鲁士把巴比伦人这个民族也征服了之后,他就想把马萨革泰人也收归自己的统治之下”。居鲁士二世曾在锡尔河南岸建筑了带有城堡的边境据点以对付马萨革泰牧民。当时,马萨革泰人的统治者是在丈夫去世之后即位的女王托米丽司(Tomyris)。公元前529年,居鲁士二世遣使向托米丽司求婚,被其拒绝。之后,他便把大军开抵阿拉克赛斯河,并在河上架桥,还在渡河用的浮桥上修筑舫楼,准备进攻马萨革泰人。双方议定,托米丽司的军队从阿拉克赛斯河后退三日的路程,居鲁士军渡河作战。居鲁士二世渡河后行军一日,然后扎营。将老弱留下诱敌,自己率精锐部队返回阿拉克赛斯河。托米丽司之子斯帕尔伽披赛斯(Spargapises)被诱,率军前来劫营,杀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