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章 游牧政权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公元前7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欧亚中部草原上居住着几个说印欧语的、相互之间具有血缘关系的部民——咸海以西的斯基泰人、撒乌罗玛泰伊人、萨尔马特人和马萨革泰人(玛撒该塔伊人);咸海以东的伊赛多涅斯人、牧地塞克人和阿里马斯普人。据考古和文献资料分析,在以上各族人的社会中出现了王族、贵族、奴隶的等级区分;他们形成的政权不再是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形式,很可能是早期的游牧国家。此外,这几大集团在生活方式上很相似,而在经济和文化以及社会发展中则各具历史特色。



第一节 斯基泰人


有关斯基泰人的文字史料是大量的,但它们支离破碎,常常相互矛盾。可以追溯到斯基泰人的考古资料已大量出现,数千墓地的发掘有助于我们系统地阐述和解决有关斯基泰部落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但也必须指出,有用的文字和考古资料仍然不能够使我们对有关斯基泰人历史和古物的某些重要问题做出确定的回答,一些问题仍在讨论之中。10

有关斯基泰人的情况除了通过考古资料了解外,还可以从古希腊、罗马、波斯史书的记载中了解到。我们获得的有关斯基泰人最重要的资料保存在希罗多德的书中。有“史学之父”之称的古希腊史家希罗多德曾亲历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居地,他在《历史》一书的第4章几乎全部记述斯基泰人的历史。11关于斯基泰人生活的大量事实还可以在那些生活在希罗多德时代前后的希腊作家、诗人和历史学家的著作中看到,在那些使用其前辈报道的罗马作家的著作中看到。

斯基泰人一名源自希腊语skythaio,最早出现在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汉语另译为西徐亚人或斯奇提亚人。“斯基泰”一名的含义广泛。从地理意义上看,它指从多瑙(Danube)河河口至顿(Don)河河口的黑海北岸草原;从政治意义上看,它指占据上述地区的斯基泰王国;从文化意义上看,它指铁器时代典型的游牧文化,斯基泰艺术被视为欧亚草原动物艺术的典型代表;从民族意义上看,它最初指仅生活在中亚草原至黑海北岸草原的一个部族,后来,成了欧亚草原上所有游牧人的统称,凡是与斯基泰人有着类似文化和风俗的游牧人都被称为斯基泰人。据希罗多德介绍,希腊人把南俄和中亚的游牧人都称为“斯基泰人”,波斯人把欧亚草原上的各部游牧民都称为“塞克人”(Sakā,另译萨迦),中国史书把他们统称为塞种。

斯基泰人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中的伊朗语族,因此,语言学家们将他们归属于游牧伊朗人的一个分支。从库勒(Kule)出土的一个属于斯基泰人的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斯基泰人的面貌特征:他们蓄发,留胡子,戴尖顶帽,用帽檐盖住耳朵以抵抗风寒。

根据考古资料,斯基泰人最初生活在叶尼塞河流域至阿尔泰山区之间的地区。俄罗斯考古学家列斯在南西伯利亚(今图瓦共和国境内)发现了斯基泰人的墓葬群。1971年至1974年间,苏联考古学界对叶尼塞河源头萨彦岭的安罗加古墓进行了发掘,发表的考古学报告认为它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斯基泰文化墓葬。据考古研究,这座墓葬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8—前7世纪,有的学者认为还要早一个世纪。

安罗加古墓由石块堆砌而成,每块长20厘米—40厘米,重达20公斤—50公斤。安罗加古墓规模宏大,直径为120米,墓中央有一个用原木构造的方形主墓室,周围有70个配室。配室以三重同心圆的形式分布。该古墓曾遭到盗掘,墓主人的骨骸散乱。在主墓室中,除了墓主人的骨骸外,能辨认出的骨骸还有女性1人、男性8人。在一个配室中发现了15具男性骨骸。在随葬品中,发现了161具马的骨骸,它们集中葬在几个墓室里。

此外,这一地区的图瓦墓也被认为是斯基泰人的墓葬。图瓦墓上坟丘起伏不平,如山谷状,大多数墓葬属于斯基泰国王,当地人称之为沙皇谷。沙皇谷中的大多数墓只是简单的土堆,有4座墓由石头建造,它们排成一列,彼此之间相隔约1600米。苏联考古学者于1971年发掘了命名为阿尔宗一号的石墓,确认它的年代在公元前9世纪末或公元前8世纪初期,这是已知最古老的斯基泰墓之一。被命名为阿尔宗二号的墓由砂岩石建造,墓呈圆形,直径为80米,高2米,墓室中有一对男女的骨骸并排躺着,他们是同时下葬的,女方有可能是殉葬的。随葬品中总共出土了黄金物品约5700件,1657颗中亚产的绿松石珠子,以及青铜、铁和骨头制成的箭镞,一把弓的残骸,石祭盘和其他物件。

从考古资料反映,斯基泰人与以往的畜牧部落民不一样,他们已经开始了游牧经济,他们饲养的牲畜主要是马、羊、牛。有关他们的游牧生活,希罗多德是这样记录的:“原来他们(指斯基泰人)并不修建固定的城市或要塞,他们的家宅随人迁移,而他们又是精于骑射之术的。他们不以农耕为生,而是以畜牧为生的。他们的家就在车上……”“精于骑射”,也就是说,斯基泰人已经掌握了娴熟的驭马技术,能够骑在马上射猎。由此推知,马鞍、马镫及马嚼等马具在斯基泰人中已经使用。

斯基泰人制作了适应骑射的服装,即合裆裤,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穷裤。穷裤不仅具有御寒功能,还方便骑手在马上活动。穷裤的发明增强了斯基泰人在马上的机动性,提高了他们的作战能力。

游牧的斯基泰人具有尚武的精神,这一点从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中都可以了解到。考古学家在斯基泰人的墓穴中发现了大量武器:复合弓、长矛、标枪、斧、剑、匕首,以及皮革鳞甲和鳞甲上的铁片和青铜片,在主墓者身旁还有全身披挂的战马殉葬。与普通斯基泰男性墓一样,有的女性墓中也堆放着武器,但在这类墓中常常只发现箭。不过,有些女性墓或多或少的有种类齐全的武器,与箭一道还发现了一两支矛,极少的还有一把剑。希罗多德曾提到,斯基泰人在展示他们的战利品时,他们拿出砍下的敌人头颅以及挂在马缰绳上的头皮,以示夸耀。他们或者把战俘的头皮制成手巾,头皮数量的多少成为勇猛程度的标志。斯基泰人的这些习俗在阿尔泰山时期已经形成,此后,在西伯利亚的沃古尔人(Vogul)和奥斯佳克人(Ostiaks)中也有剥下敌人头皮挂于马缰的做法。

以上习俗以后成为游牧文化的一些特征 12,它们表现在武器、马具和动物风格的艺术三个方面。从武器来看,斯基泰人有青铜和铁制的战斧、弓箭、刀、剑,其中,弓是他们喜欢的武器。从马具来看,斯基泰人留下来的马具有笼头、鞍座和鞍垫;斯基泰人形影不离的伙伴是马,他们精心修饰马匹。在武器和马具上,他们雕刻了一些图案,多数是动物形象,因此,斯基泰人的艺术又被称为动物艺术。在阿尔宗墓地出土了几千件猫科动物雕刻,它们构成了斯基泰人饰物中最精致的雕刻品。斯基泰人所创造的游牧文化被视为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游牧文化的典型代表,因此,早期的游牧文化又被称为斯基泰文化。斯基泰文化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发展成熟,达到鼎盛,它的一些文化特征一直延续下来,留给了以后的匈奴 13和突厥人。

斯基泰人在阿尔泰地区之时可能已经萌发了宗教意识。在阿尔泰地区发现了许多石人雕像,据苏联学者吉谢列夫推测,这些石像的年代应在公元前700年以前。14这些石人雕像可能表达了诸如灵魂不死等宗教意识,这些意识与原始萨满教(Sh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