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6世纪,在葱岭(帕米尔)以西,波斯以东,大雪山(兴都库什山)以北,楚河以南的地区形成了诸多以城邦为中心的国家,中国史书称这些国家为昭武九姓国,或胡国。 82据《隋书》记载,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说东伊朗语族方言,他们的旧居在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均以昭武为姓,“枝庶皆以昭武为姓氏,不忘本也”83。昭武姓诸国居民以务农为主,兼营畜牧业,迁到中亚地区之后,控制了东西方交通要道,有一部分居民以商业为生。
6世纪中叶,昭武诸国相继臣属西突厥。直到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时期,西突厥人对昭武国家仍有统治权,据《旧唐书》记载,639年,西突厥“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既立,建庭于睢合水北,谓之南庭。东以伊列河为界,自龟兹、鄯善、且末、吐火罗、焉耆、石国、史国、何国、穆国、康国,皆受其节度” 84。不过,西突厥人对昭武国家的统治权是有限的,其统治是以收取贡赋的方式实现,在有的国家,驻有西突厥派出的吐屯一类官员督促贡赋的征收,在政治上,各城邦国家的统治者对西突厥可汗表示臣服,接受颉利授予的突厥官职。
唐朝灭西突厥汗国以后,基本上沿袭了西突厥人在昭武国家的统治方式,或保留各国统治者原来的地位,或任命突厥贵族为唐朝官员,作为唐朝的代理人实施统治。不过,唐朝在中亚建立了若干都督府,这些都督府归属于唐在西域设置的安西都护府管辖。
史书以河中地区的铁门为界将昭武国家分别记录。铁门关以北的昭武国家以康国为中心;铁门关以南的昭武国家以吐火罗国为主。据《新唐书》记载,在今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粟特地区有: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国昭武九姓国。实际上,粟特地区的昭武国家不止9个,还有依附于昭武九姓国的东安国、毕国、捍、那色波等小国;在吐火罗地区的昭武国家有27个。
《隋书》把以撒麻耳干城为中心的地区称为“康国”,其原因是该地区在公元前2世纪曾是康居行国的属地:“康国者,康居之后也。迁徙无常,不恒故地,然自汉以来相承不绝。”显然,康居与康国不是一回事,此误在11世纪写成的《新唐书》中得以纠正,此后的史书不再将康国记为康居之后。
据《隋书》记载,康国“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85。《旧唐书》也有一段与此相同的记载,只是“被匈奴所破”改为“为突厥所破”。86其实,与月氏人一起活跃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应该是匈奴人。西迁到河中地区以后,昭武姓居民臣属于游牧大国康居。康居灭亡以后,以撒麻耳干为中心的绿洲城邦国家——康国开始兴起。
西突厥人统治河中地区以后,康国臣属于西突厥汗国。据《隋书》记载,605—617年间,“其王屈术支娶西突厥叶护可汗女,遂臣于西突厥” 87。同书还记载说,康国:“王字代失毕,为人宽厚,甚得众心。其妻突厥达度可汗女也。都于萨宝水上阿禄迪城。城多众居。大臣三人共掌国事。”康国国王的统治甚得人心,统治上层有三人辅佐国王。
据《隋书》记载说:“王索发,冠七宝金花,衣绫罗锦绣白叠。其妻有髻,幪以皂巾。丈夫翦发锦袍。”索发和剪发、身着绣花的白色绫罗衣服等,都不是游牧民族的习惯,游牧者大多披发,不戴冠。以上记载反映了康国是一个农耕定居国家。在臣属于西突厥汗国期间,康国独立地与唐朝中国发生了使节交往。627年,康国国王屈术支始遣使来献;631年,康国请求臣属于唐,唐太宗不受其臣,他认为:“朕恶取虚名,害百姓,且康臣我,缓急当同其忧。师行万里,宁朕志邪?”因此,直到657年西突厥汗国被灭之时,康国仍是西突厥汗国的属国。
唐朝灭西突厥汗国以后,康国臣属于唐朝。658年,唐朝派遣果毅都尉董寄生到中亚,在河中地区置都督府,在康国设置康居都督府,以康国王拂呼曼为都督。在此后的几乎一个世纪中,康国统治者的继任都要得到唐朝的册封才有统治一方的权利。696—697年,武则天封康国大首领笃娑钵提为康国王,拜左骁卫大将军,笃娑钵提死后,又册其子泥涅师师(Narses)为康国王。泥涅师师死后,国人又立突昏为王。88731年,康国王乌勒伽(Ghurak,710—739年在位)上表,请封其子咄曷为曹国王,默啜为米国王,玄宗同意。89739年,乌勒伽卒,唐遣使册咄曷袭父位,744年,唐又封之为钦化王,其母可敦封为郡夫人。直到8世纪40年代初,康国还是唐朝的属地。
在昭武诸国中,康国的地位最高。据《新唐书》记载:康国“土沃宜禾,出善马,兵强诸国”。当时归附于康国的国家有:米国、史国、曹国、何国、安国、小安国、那色波国、乌那曷国、穆国。 90其中,安国,王姓昭武氏,与康国王同族;米国,无王,其城主姓昭武,康国王之支庶;史国王姓昭武,字逖遮,亦康国王之支庶;曹国,国无主,康国王令子乌建领之;何国,其王姓昭武,亦康国王之族类;乌那曷国,王姓昭武,亦康国种类;穆国王姓昭武,亦康国王之种类;漕国王姓昭武,康国王之宗族。 91由此可见,康国在当时是粟特地区的霸主。
《魏书》以康国为中心记载了周边城市或城邦国家的位置,康国之西是安国(今布哈拉地区)。《隋书》将在今布哈拉地区形成的国家称为安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认为安国是古代安息帝国(前170—公元226)的继承者:“安国,汉时安息国也。” 92安国国王“与康国国王同族,字设力;妻,康国王女也”。取康国女为妻的安国王实际上归附于康国。尽管如此,安国在昭武诸国中也是一个大国。安国最早的居民是说印欧语系东伊朗语的人,其风俗与康国基本相同,不同者是安国采取祆教近亲结婚的习俗,“妻其姊妹,及母子递相禽兽”93。
7世纪,西突厥人统治了中亚,安国以属臣身份处于突厥人的统治之下。唐灭西突厥汗国以后于659年在不花剌置的羁縻州称安息州,“以阿滥为安息州,即以其王昭武杀为刺史” 94。安息帝国在强盛之际,确实统治了包括不花剌城在内的中亚地区,但不花剌并不等于安息,因此,唐朝在661年将安息州改为忸密州。
在今塔什干一带的昭武国家是石国。《新唐书》追述了此前史书和游记对“石国”之名的各种记载:“石,或曰柘支,曰柘折,曰赭时,汉大宛北鄙也。”者舌、柘支、柘折、赭时、赭支等名都是波斯语Chaj一名的汉语异译名。Chaj在粟特语中转译为Cac,在突厥语中转译为Tash,这些字表达的都是“石”之意。
据《隋书》记载:“石国,居于药杀水,都城方十余里。其王姓石,名涅。”95石国“东北距西突厥,西北波腊,南二百里所抵俱战提,西南五百里康也”96。西突厥汗国统治中亚以后,石国臣属于突厥人。石国北面与西突厥人相邻,其地理位置决定了石国在西突厥汗国中的重要性。西突厥汗国往往以石国为基地,实施和监视对河中昭武诸国的统治。阿波系处罗可汗(603或604—611年在位)立的两个小可汗中,有一个就住在石国北面,“以制诸胡国”。统叶护可汗在位期间(618—628)曾将汗庭南移到石国北之千泉。650—655年间,阿史那贺鲁也曾在千泉和双河建牙,当时石国统治者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