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世纪中叶,当东、西方两大势力(唐朝和倭玛亚王朝)正向中亚逼近之时,中亚北方的游牧政权(西突厥两厢汗国和突骑施汗国)正在进行着传统的争夺地盘和牧民的斗争,处于分裂状态的各部或者依靠唐朝或者依靠吐蕃维系着自己的统治;中亚南方的昭武城邦国家在西突厥汗国灭亡以后,名义上接受了唐朝的统治,实际上权力掌握在本地统治者或西突厥人手中,由于国小民弱,昭武国家或者依靠唐朝或者依靠锡尔河以北的突骑施人维系着统治。
第一节 西突厥两厢汗国
657年,唐朝平定西突厥汗国,西突厥十姓部落的游牧之地成为唐朝的领土。碎叶川以东是西突厥左厢五咄陆部的牧地,该河以西是西突厥右厢五弩失毕部的牧地。658年,唐高宗在西突厥故地设置羁縻都护府,在五弩失毕部的牧地设置濛池都护府,任命西突厥贵族阿史那步真为濛池都护,赐爵名继往绝可汗,统辖五弩失毕部。在五咄陆部的牧地设置昆陵都护府,任命降唐西突厥贵族阿史那弥射为昆陵都护,赐爵名兴昔亡可汗,统辖五咄陆部。以上的双重任命表明,西突厥对外是唐的命官,对内是独立统治的可汗。不过,两厢可汗在大多数时期只能依靠唐朝维系着自己辖区的统治。47
昆陵都护阿史那弥射受封之后很快稳住了对五咄陆部的统治;而濛池都护阿史那步真由于才智远逊,威信不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未能取得所辖五弩失毕部的拥护。659年,弩失毕部中较强大的阿悉结部首领阿悉结·都曼叛乱,步真无力抗击,唐朝出兵平定。据《旧唐书》记载,唐朝“诏(苏)定方为安抚大使,率兵讨之。至叶叶水,而贼(指阿悉结·都曼)保马头川,于是选精卒一万人、马三千匹驰掩袭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里,诘朝至城西十里。都曼大惊,率兵拒战于城门之外,贼师败绩,退保马保城,王师进屯其门。入夜,诸军渐至,四面围之,伐木为攻具,布列城下。都曼自知不免,面缚开门出降” 48。都曼叛乱被平息以后,昆陵都护府的管辖区又发生了弓月部叛唐事件。
弓月部的牧地在伊犁河流域一带,统治中心在西突厥牙帐之一的弓月城,后来迁往天山以南的疏勒,最终定居于此。为了商业利益,弓月部首领多次胁迫疏勒王叛唐,这些活动得到了南邻吐蕃王朝的支持。662年,弓月部在吐蕃人的支持下反叛,疏勒、龟兹人被卷入叛乱。在此严峻形势下,唐朝起用伊州刺史、检校右武卫将军苏海政,并下令西突厥两厢可汗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步真发兵前往协助。西突厥两位可汗之间素有积怨,当唐军进入阿史那弥射统治辖区之时,阿史那步真对苏海政说:“阿史那弥射要谋反,请杀掉他。”苏海政召集部下商议说:“阿史那弥射如果反叛,我们谁也活不成,不如先把他杀掉。”于是,苏海政假称皇帝让大总管带来了数万段帛赏赐给可汗及西突厥诸酋长,阿史那弥射率领部下前来受赏被俘,苏海政将其斩首,并追杀逃走的鼠尼施、拔塞干两部民众。在返回途中,唐军在疏勒南与弓月部和吐蕃的联军相遇,苏海政军队疲劳,不敢应战,以军用物资贿赂吐蕃军,讲和返回伊州。670年,弓月部又与吐蕃勾结,裹挟疏勒攻唐朝属地于阗镇。在此次战役中,吐蕃一举攻陷安西四镇。直到三年以后(673),唐朝才组织力量反攻,吐蕃大败,弓月部投降,疏勒镇归唐,675年,唐朝在此设置疏勒都督府。
阿史那弥射被杀以后,五咄陆部组建了反唐政权,在西突厥故地上出现了以阿史那都支为首的阿史那氏吐屯政权。阿史那都支可能是阿史那氏派往处木昆部的监国吐屯,在吐蕃的支持下,他自立为西突厥十姓可汗(662—679年在位)。662年,阿史那都支攻庭州,杀刺史来济。此后,西突厥人的叛乱进一步扩大,671年,唐朝承认都支政权,阿史那都支被授予左骁卫大将军职,兼匐延都督府都督,统领西突厥五咄陆部。
阿史那步真去世以后,部将李遮匐收集西突厥弩失毕部众,拥兵自立,也建立了独立的吐屯政权。李遮匐原是阿史那氏派驻车鼻施部吐屯,李遮匐出自突厥汗族阿史那氏,“李”是唐朝赐姓,而“遮匐”乃是车鼻施的简译。
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建立的两个吐屯政权在中国史书上合称“二蕃”。二蕃政权一度主宰了西突厥十姓部落,对唐朝在西突厥的统治造成了威胁。679年6月初,二蕃政权与吐蕃联合,侵逼安西。唐朝准备出兵抗击,吏部侍郎裴行俭献计:“吐蕃为寇,审礼覆没,干戈未息,岂可复出师西方!今波斯王卒,其子泥涅师为质在京师,宜遣使者送归国,道过二虏,以便宜取之,可不血刃而擒也。” 49唐高宗采纳了裴行俭之计,派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归国,并任命肃州刺史王方翼为副,充任检校安西都护。裴行俭行军至阿史那都支统辖之边境时,称该地天热,不宜远行,待天气凉爽后再西进。见裴行俭一行不入自己管辖之境,阿史那都支放松了警惕。而裴行俭却暗中召集龟兹、毗沙(于阗)、焉耆、疏勒四镇酋长前来,佯称:“从前我在西州时,打猎很愉快,现在想寻求往日的欢乐,谁愿意同我一起去打猎?”诸酋子弟争相要求随行,近万人被召集到军中。裴行俭以打猎为由,将他们整编成队伍,数日后便日夜兼程,迅速西进。在距阿史那都支部落十多里处,先派人向他请安,表现出安闲无事的样子,接着又派使者召他前来相见。阿史那都支匆忙出迎,被擒。接着,裴行俭又用阿史那都支的令箭召集其属下诸部酋长,把他们一起押送碎叶城。阿史那都支被俘之后,裴行俭挑选精锐骑兵,轻装前进,突袭李遮匐。在进军途中,俘获李遮匐派往阿史那都支的使者,裴行俭放他返回通报阿史那都支被擒的信息。结果,李遮匐不战而降。裴行俭将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押送长安,留王方翼于安西,让他修筑碎叶城,波斯王子则由他人送往吐火罗斯坦。
二蕃政权消灭之后,不久又发生了李遮匐余部阿史那车薄的叛乱。682年,阿史那车薄率兵攻弓月城,西突厥十姓之地的形势再次紧张起来。检校安西都护王方翼出兵增援弓月城,在伊犁河与阿史那车薄的军队相遇,双方进行了激烈战斗。结果,阿史那车薄战败撤退,弓月城转危为安。在此次战役中,西突厥军阵亡千余人。
685年和686年,武则天分别恢复了昆陵和濛池两都护府。685年,唐朝册封阿史那弥射之子阿史那元庆为第二任兴昔亡可汗(685—686年在位):“冬十一月……初,西突厥兴昔亡、继往绝可汗既死,十姓无主,部落多散亡,太后乃擢兴昔亡之子左豹韬卫翊中郎将元庆为左玉钤卫将军,兼昆陵都护,袭兴昔亡可汗,押五咄陆部落。” 50然而,阿史那元庆在五咄陆部中没有号召力,且久居汉地,早疏边情,反而将本来有利于唐朝的大好形势几乎断送殆尽,四镇尽沦,阿史那元庆被召回长安。
686年,唐朝恢复了濛池都护府的建置,册封阿史那步真之子阿史那斛瑟罗为第二任继往绝可汗(686—690年在位)兼濛池都护,统五弩失毕部落,领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名号,担负起平定西突厥贵族叛乱的重任。阿史那斛瑟罗在其任职初期成绩不错,重收碎叶,再置十镇。689年,唐朝在中亚的统治面临后突厥汗国的威胁 51,后突厥汗国颉跌利施可汗西进,西突厥十姓部落无法抵御,690年,阿史那斛瑟罗率部内附唐朝,碎叶城遂为后突厥汗国占领。后来,突骑施部从颉跌利施可汗手中夺回碎叶城,阻止了后突厥汗国的西进。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