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吐蕃是古代藏族人的自称,此名始见于唐朝汉文史书。根据通常的说法,蕃是古代藏族自称bod的汉语音译。有学者认为,bod是由古代藏族信奉的原始宗教——“本”(bon)之发音转写;也有人认为,bod意为农业,与bro(牧业)相对。吐蕃向唐朝自称大蕃,大多数人认为吐是大的汉语音译。
藏族属蒙古利亚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自西藏有历史记载以来,藏族人就生活在青藏高原,其中,大多数藏民集中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地区,从事定居农业;西藏东北部,即青海湖周围的柴达木和安都地区,藏民从事游牧业。由于西藏地区高山阻隔,交通不便,藏民与外界的联系很少,6世纪以前,藏民社会组织仍处于部落联盟。6世纪,在今西藏山南地区一带的藏民社会从部落联盟发展成为奴隶制国家,逐渐扩张势力。
7世纪20年代末,藏族历史上的著名英雄松赞干布继承父位,成为西藏第33代赞普(629—650)。 28赞普(Btsan po)在藏语中意为“国君”,据《新唐书》记载:“其俗谓强雄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阿拉伯、波斯、突厥人称赞普为可汗。松赞干布为实现其父统一西藏的遗愿,依靠中小贵族和忠于赞普的部分大臣支持,迅速平息各方的叛乱,完成了统一青藏高原的大业。此后,松赞干布征服了当时藏北的羌族大部落苏毗和藏西高原的羊同诸部,建立了吐蕃王朝(7—9世纪)。松赞干布将其统治中心由偏于南部一隅的琼结迁往逻些(又译逻娑,今西藏拉萨),从此,逻些成为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吐蕃王朝是古代藏族人在青藏高原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政权,从松赞干布到弃朗达磨延续了200多年。29
为了巩固统一的政权,松赞干布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据《贤者喜宴》 30记载,松赞干布学习邻族建政经验,设官及民政,“是时自东方汉地及木雅获得工艺与历算之书。自南方天竺翻译了诸种佛经。自西方之胡部、泥婆罗,打开了享用食物财宝的库藏。自北方霍尔、回纥取得了法律及事业之楷模。如是,松赞干布遂统治四方,将边地之全部受用财富悉聚于(松赞干布)权势之下”31。此处,“木雅”指党项,“胡部”即指粟特,“霍尔”应指回纥,“回纥”应指突厥。可见,邻族的经济、文化制度对吐蕃王朝的政治产生了极大影响。
在政治上,吐蕃参照唐朝官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政治军事制度,健全了职官制度。为了强化赞普权力,松赞干布制定了残酷的法律,据《新唐书》记载:“其刑,虽小罪必抉目,或刖、劓,以皮为鞭抶之,从喜怒,无常算。其狱,窟地深数丈,内囚于中,二三岁乃出。” 32在经济上,吐蕃王朝实行减轻赋税的经济政策,发展生产,与民生息。在文化上,松赞干布开始采用历法,统一度量衡,并依据于阗、天竺等文字创造了吐蕃文(后来发展成今天的藏文),佛教也于此时正式传入吐蕃。到634年时,吐蕃王朝已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强国,其疆域北至吐谷浑,南至泥婆罗(今尼泊尔)、天竺(今印度),东与唐朝相邻。
650年,松赞干布去世,赞普之位由其孙子芒松芒赞继承(650—676年在位)。芒松芒赞年幼,由国相禄东赞辅政。禄东赞辅政时期,吐蕃王朝进一步完善了政治组织,并划定田界,实行改革,国力继续增强。史记,禄东赞“性明达严重,行兵有法,吐蕃所以强大,威服氐、羌,皆其谋也” 33。667年,禄东赞病逝,禄东赞的五个儿子(赞悉若、钦陵、赞婆、悉多于、勃论)共同治理吐蕃王朝。《旧唐书》记:“吐蕃自论钦陵兄弟专统兵马,钦陵每居中用事,诸弟分据方面,赞婆则专在东境,与中国为邻,三十余年,常为边患。” 34
在禄东赞父子总揽军政大权期间,吐蕃王朝开始向外扩张。当时,在吐蕃东北面,即今青海一带,有强大的吐谷浑部落;东面的横断山脉地区是党项、白兰等羌族诸部的领地;在东南面,即今滇西北一带,是西洱诸蛮的势力范围。
吐蕃征服的第一个较大民族是吐谷浑。当时,吐谷浑虽已立国,但国势衰弱,实际上是唐朝的藩属国。在638—663年的20余年间,吐蕃不断进攻吐谷浑,据《旧唐书》记载:“弄赞遂与羊同连,发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遁于青海之上,以避其锋,其国人畜并为吐蕃所掠。于是进兵攻破党项及白兰诸羌,率其众二十余万,顿于松州西境。” 35663年,吐蕃与吐谷浑的战争又起。双方各遣使上表唐朝,希望得到唐朝的支持,唐朝没有给予任何一方援助。不久,吐蕃发兵击破吐谷浑。吐谷浑可汗诺曷钵与弘化公主率数千帐弃国而逃,请求徙居唐朝内地。
兼并吐谷浑之地以后,吐蕃王朝在吐谷浑扶持原王室余裔为可汗,掌握吐蕃政权的钦陵兄弟多次前往吐谷浑,清理户口及征集军丁、粮草。689年,吐蕃嫁墀邦公主给吐谷浑可汗,在王室之间建立起政治联姻。此外,吐蕃还任命吐谷浑王为大论(大相),利用这些手段笼络吐谷浑贵族,维系着对吐谷浑人的统治。
灭吐谷浑国以后,唐朝与吐蕃失去了缓冲地带,双方面临直接冲突。665年,吐蕃与疏勒王联合进攻唐朝属地于阗,切断了通过塔里木盆地的南部通道。670年,在于阗王的援助下,吐蕃向北进攻,占据了唐朝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唐朝被迫从吐鲁番以西地区撤退,放弃了安西都护府和控制着塔里木诸小国的安西四镇。
在与吐谷浑战争期间,吐蕃已经开始干预西突厥事务。吐蕃统治者与西突厥首领取得了联系,积极策划西突厥人叛唐。7世纪60年代,西突厥人归附唐朝,但降唐的西突厥贵族阿史那弥射无辜被唐朝将领杀害,西突厥五咄陆部众对唐朝官吏不满,吐蕃利用五咄陆部中一些部落的反唐情绪,与伊犁河畔的西突厥弓月部结盟,大举侵犯唐朝在中亚的属地。吐蕃人最早出现在中亚是芒松芒赞时代,具体是662年。是年,苏海政奉诏讨龟兹:“弓月文引吐蕃之众来拒官军,海政以师老不敢战,遂以军资赂吐蕃,约和而还。” 36此次联合行动标志着吐蕃势力进入了中亚地区,此后,吐蕃或者与阿拉伯人联合,或者与突厥人联合,与唐朝展开了争夺中亚东部地区的战争。
667年,阿史那步真去世,西突厥“十姓无主,附于吐蕃”,吐蕃势力从准噶尔盆地西一直延伸到锡尔河流域。670年,唐朝任命西突厥人阿史那都支为匐延都督,负责“安抚”在今巴尔喀什湖以南到楚河以东一带游牧的五咄陆及咽面部。阿史那都支到任以后,反利用五咄陆部众对唐朝的不满,收余众附于吐蕃。吐蕃与西突厥联军先后进攻疏勒、于阗,于670年攻陷龟兹拨换城,迫使唐朝罢安西四镇。678年,唐朝中书令李敬玄和工部尚书刘审礼率兵8万与吐蕃战于青海大非川,为吐蕃国相钦陵所败,副总管王孝杰被俘。吐蕃赞普墀都松赞见王孝杰的相貌与其父相像而厚加敬礼,王孝杰得以免死归唐。此战以后,吐蕃“尽据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接凉、松、茂、嶲等州,南邻天竺,西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诸胡之盛,莫与为比” 37。
679年,吐蕃联合西突厥人再次侵逼安西,唐朝欲发兵讨之,吏部侍郎裴行俭主张采用奇袭手段智取,唐朝军队轻骑急进,打败了西突厥,俘虏了西突厥可汗并进军碎叶,在碎叶筑城设防,吐蕃人被赶出塔里木盆地。同年,唐朝“以碎叶、龟兹、于阗、疏勒为四镇”。从此,碎叶取代焉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