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进攻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英军向兴登堡防线发起进攻,部分是福煦的主张,同时也受到了黑格的影响。黑格认为“大进攻”可以给德军施加最大的压力。协约国联军连续4天沿兴登堡防线不断发起一系列进攻:9月26日,法军和美军联合,首先向默兹-阿尔贡地区(Meuse-Argonne)发起进攻;第二天,英军第1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进攻康布雷地区;9月28日,由金•阿尔伯特(King Albert)指挥的比利时集团军——包括多个法军师和普卢默的英军第2集团军,开始突破伊普尔突出地带;最后,英军第4集团军和法军第1集团军攻打圣康坦地区(St Quentin)。

图5-3 老式与现代的后勤保障:马队把法国卡车从泥泞中拖拽出来

美军的及时增援受到联军的热烈欢迎,但是大量美军士兵到达法国也使战场指挥变得复杂起来。美军欧洲战场的最高指挥官约翰•J.潘兴(John J. Pershing)将军坚持认为,为了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他的部队要尽可能地统一编制,组成一支统一的美军作战。他同意让美军跟随协约国联军部队参加训练以获得作战经验,但是拒绝法军和英军提出的美军要永久接受联军指挥的要求,这在协约国部队的高层将领中造成了极度的紧张气氛。9月初,潘兴决定率领美军第一军攻打凡尔登附近的圣米耶勒(St Mihiel Salient)突出部,以此作为进攻梅兹(Metz)的前期准备。福煦和黑格立刻表示反对,他们认为美军向西北发起进攻意义更大,因为那是一系列重点攻击的一部分。然而,圣米耶勒突出部的进攻还是于9月12日打响,美军在法军几个师的增援下,将德军赶出了该区域,潘兴指挥该战役获得胜利。由于事前与福煦谈妥了条件,战斗结束后潘兴将美军调往默兹-阿尔贡地区,部队60英里的转移路程使美军后勤补给十分吃力,但后勤还是支撑美军参与到“大进攻”之中。

1918年9月26日,当美军第1集团军和法军第4集团军的进攻从默兹河延伸到阿尔贡森林区域的防线时,他们碰到了异常牢固的防御地带,纵深达12英里。这里由马克斯•冯•加尔维茨(Max von Gallwitz)和德国皇太子指挥的德军集团军群防守。法军第4集团军4天推进了9英里,但被德军挡住。潘兴的美军向默兹河岸高地推进了5英里,可是在进攻阿尔贡时却遇到杂草丛生、灌木缠绕的地带,仅仅前进了2英里。事实证明,缺乏经验让美军吃了大亏,同样,潘兴忽视法军和英军在过去几年中付出惨痛代价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也让美军付出了代价。他认为战场获胜的关键在于步兵的枪,而不是迅猛的炮火,这种思想导致许多士兵死于战场。在战场上,美军迅速积累经验,至战争结束时,已经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10月12日,美军组建第2集团军,罗伯特•L.布拉德(Robert L. Bullard)将军出任指挥官,潘兴荣升为美军集团军群司令。第1集团军由亨特•利格特(Hunter Liggett)将军接替指挥,他给第1集团军带来了显著变化,【137】他对部队进行了改组,更多地依照英法联军的作战方法指挥战斗,取得了更大的胜利。

图5-4 约翰•J.潘兴将军(1917~1919年任美国远征军总司令)

美军第二阶段的进攻于10月4日开始,正面进攻持续了4周且代价巨大,最后负隅的德军逐渐放弃了抵抗,至10月31日,追击德军的美军和法军分别将部队推进了10英里和20英里。11月1日,进攻再次打响,到停战时,美军和法军继续推进了21英里,直接威胁到色当(Sedan)的重要铁路枢纽。此次战役是美军参战以来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美军损失达到11.7万人(包括阵亡、受伤和失踪人员);法军的损失大约是7万人;德军的损失在9万~12万人。潘兴没有取得他想要的那种干净利索的决定性胜利,但是默兹-阿尔贡的拉锯战在打垮德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协约国军队有如此巨大而又充满活力的增援部队,给德军最高指挥部和前线士兵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打击,因此就德方来说,他们已经输掉了战争。【138】

在南部战线出现僵持的时候,英军远征军于9月27日向康布雷发起进攻。英军第1集团军的加拿大兵团在英军第3集团军做侧翼的保护下,突破了诺尔运河牢固的防线,该防线有三道堑壕体系。德军在南部和中部防线都遭遇到打击之后,它的北部防线也将受到攻击。9月28日,金•阿尔伯特率领的佛兰德集团军一天之内就穿越了1917年伊普尔东部的战场,到9月30日,帕斯尚尔和梅西讷山脊又一次被联军夺回。没过多久,由于后勤补给被切断,进攻被迫停止两周,但是佛兰德集团军的胜利很快迫使德军放弃了比利时海岸,这样英国实现了其战争的主要目标之一。

“大进攻”最后的行动始于1918年9月29日,莫纳什的澳大利亚兵团(隶属于英军第4集团军),受其指挥的还有美军第2集团军,进攻了离圣康坦不远、兴登堡防线的北利库尔(Bellicourt)地段。圣康坦运河由此地进入隧道,有德军重兵防守,但罗林森和莫纳什推断,攻打这个地方比攻打开阔的运河地带更容易一些,于是准备组织炮火轰炸后发起进攻。然而,稍南边一点,一支很不起眼的由中将瓦尔特•布雷思韦特(Walter Braithwaite)爵士率领的英军第9集团军第46师(米德兰北边)取得了意外的收获,他们利用大量的枪炮在一阵短暂而猛烈炮轰下,攻下了开阔的运河防守地带。第137旅的步兵侦察兵突袭并占领了位于里克瓦尔(Ricqueval)的一座小桥,这成为战役的转折点,第137旅是斯塔福德郡的一支地方自卫队,他们穿着从英吉利海峡渡轮上拿来的救生圈渡过运河。第46师摧毁了兴登堡防线,并且打破了澳大利亚兵团战线的僵局。德军失去了最后一道主要防线,随之也丧失了阻挡强敌进攻的机会。在英国远征军的大部分战线上,德军开始撤退。

虽然还有硬仗要打,但是战争越来越接近尾声。英国远征军于10月9日占领了康布雷;罗林森的第4集团军,包括美军第2集团军,于10月17日在塞莱河(Selle)取得了重大胜利;法军第5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乘着敌人撤向下一个防守阵地之际长驱直入。有些地方,譬如英军第5集团军战场,德军撤退之快让英军都望尘莫及。但是,另外一些地方,德军依然负隅抵抗。10月英国远征军前进20英里,损失12万人。11月1~2日,加拿大军队夺取了瓦朗谢讷(Valenciennes)。11月4日,英国远征军于“一战”中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桑布尔河战役(Battle of Sambre)打响。对英军第3集团军、第4集团军和法军第1集团军来说,桑布尔河战役是艰苦的,但是此仗打得很成功,大量德军缴械投降,而且德军被迫撤出了另一个牢固的防守阵地。德国最高指挥部对战争结果所抱的幻想都已破灭,后方也随之崩溃,德国的盟友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退出战争,前线战场的德军士兵纷纷缴械投降,战争结束的日子终于到来。就是否继续打击和破坏德军力量以及是否进攻德国的问题,联军内部发生了争执。面对不断增加的后勤补给问题,用黑格的话来说,如果联军打下去会遭遇拼死抵抗,担心是一场“生死较量”,甚至像俄国那样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可能会延伸到德国境内,于是联军接受了德国的停战请求。【139】<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