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部战线,1915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915年年初,德军最高指挥部首选的策略是首先恢复西线的主要战事。然而,德军主要盟友奥匈帝国军队连续打败仗,人员损失巨大,加之德国要解决进一步开发1914年战争期间夺得的殖民地所带来棘手的政治问题,因此德军最高指挥部改变了初衷,决定1915年将进攻的重点放在东线,直接针对俄军。1915年2月7~22日,德军在北方前线发动第一次进攻,第二次马苏里亚恩湖战役(Second Battle of Masurian)打响。该战役中,俄军伤亡达到20万人(包括被俘人数),被迫后退70英里。德军和奥军企图向南增援普热米什尔,但由于恶劣的地理环境、糟糕的天气状况以及原始简陋的道路交通,该计划受阻。在被包围6个月后,德奥于3月22日拱手将普热米什尔要塞让给了俄军。1915年1~3月,奥匈帝国军队进攻喀尔巴阡山脉失败,部队形势十分严峻,指挥官康拉德的雄心已经超过了他部队能力所及。【84】许多经历过战前训练的前期战役中的幸存者现在都阵亡了,这就意味着奥匈军队现在既缺乏经验又数量不足。随后俄军努力向喀尔巴阡山脉挺近,但遭到德奥军队的顽强抵抗,俄军止步不前。

1915年春天到了,该年最成功的军事行动也初露端倪,这也是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成功的军事行动之一。这次大进攻由法金汉策划,为了达到目的,他派骁勇善战的奥古斯特•马肯森(August Mackensen)将军率领他的第11集团军(由西线调来的部队组成)向加利西亚(Galician)省会克拉科夫(Cracow)东南的戈尔利采—塔尔努夫地区(Gorlice-Tarnow)发起突然袭击,由奥匈帝国的第2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做支援。1915年5月2日凌晨,德军使用950门大炮向俄军阵地发起了摧毁性的炮击,然后大量的德军步兵向惊恐万状的、被打得七零八落的俄守军猛扑过去,到第二天晚上,俄军第3集团军12万人被俘,几乎全军覆灭。遭遇零星抵抗的残酷进攻一步步向东推进,奥军于6月3日又夺回了要塞普热米什尔,6月22日奥军攻陷另一重镇伦贝格(Lemberg)。此时,马肯森将军的第11集团军得到了奥匈帝国第3集团军和德军部队的增援,掉头朝北开往华沙以东120英里处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Brest-Litovsk)。取得胜利后,法金汉命令德军第9集团军和第12集团军进军华沙。8月4~5日,华沙被攻克,10天后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落入德军之手。到9月底,同盟国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的一系列重大胜利,其中之一就是不仅把俄军赶出了波兰,还逼迫它退到一条从立陶宛一直延伸到中立国罗马尼亚边境的长达600英里的防线上。长达5个月的战役使俄军损失异常惨重,达到200万人之多,其中有一半被俘;德军损失大约在8.7万人;奥军损失不详。戈尔利采—塔尔努夫之战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同盟国取得了大规模的胜利,而且还因为同盟国军队的指挥和控制以及其炮兵与空军的配合都较之俄军而更强。【85】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