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部战线,1915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915年,英法联军在西线发动的进攻遭遇失败。在1915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德军都心安理得地待在防御工事里,他们不惜牺牲领地换取战术优势,也就是说他们通常占据着制高点迫使英法联军来仰攻。相反联军方面则处于被动,出于政治荣誉,要尽可能多地保卫自己的领地。因此英军防守易受攻击的伊普尔突出部注9。尽管从军事的角度考虑,后撤到一个更容易防守的地方是合适的,但是从政治的角度考虑,把这最后一个相当大的比利时城镇丢给德国人是不可能的事。在西线的防御战中,德军有效地利用精心构筑的堑壕,堑壕被纵横交错的带刺铁丝网、机枪和众多大炮所保护。英法联军从战场上毫无疑问也学到了许多,过去一年中,他们改进了进攻方法。例如,在第二次阿图瓦战役(1915年5~6月)中,法军作为先头部队,广泛利用“突击队”渗透战术,找到德军防守薄弱点,绕过敌人重兵把守的地方进行突破,由后续部队解决。【77】然而,德军也以同样的速度改进了他们的防御战术,开始了纵深防御。纵深防御利用防守要塞布置反击部队,部队活动于要塞之间的无人区,这样就不会完全依靠线形堑壕了。因此,在西线,德军保持了技术上和战术上的优势。

西线是包围战的一种形式。从瑞士边境一直延伸到比利时海岸长达400英里的战线上,没有可以利用和依托的侧翼。中立国瑞士境内的大山,牢牢地挡住战线的一侧。原则上说,英法联军利用英国皇家海军可以在比利时海岸实现两栖登陆,但实际上这样的行动面临巨大的风险,皇家海军很不情愿冒险把战舰驶到离海岸如此近的地方。因此,每次地面进攻都只能从正面进行。早在1914年12月20日,法国军队在香槟前线发起了旨在打破僵局的第一次正面进攻,之后虽然攻击不断,一直持续到次年3月中旬,但是收效甚微。

西线协约国军队中大多数是法国军队,比利时军队在1918年下半年之前的进攻战斗中,只参与了很小一部分。英国远征军初期规模也很小(1914年9月初只有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1915年,随着地方自愿组织的自卫队士兵、新联合军队[也称作“基奇纳军队”(Kitchener)]和一些加拿大人到达前线加入正规军,英国远征军的规模不断壮大。1914年年末,印度军队也来到前线。英军由于在协约国军队里的规模较小,在进攻行动中只能服从法军的指挥。虽然英国远征军缺乏人员和武器,但黑格的第1军还是打响了英军的第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战——新沙佩勒战役(Battle of Neuve Chapelle,3月10~13日)。黑格采用的是“定位进攻”(set-piece)打法,其特点是:先进行短时间炮火轰炸,接着步兵一波接一波地进攻。这种进攻有时候能夺取阵地,似乎取得突破,但守军迅速组织反攻,在夺回阵地前僵局再次出现。后来英军以长时间炮轰取代了短暂炮击,这种“新沙佩勒进攻模式”便成为英军常用的进攻模式,一直沿用到1917年年末。【78】

图2-5 1915年前后在法国的英属印度军队

新沙佩勒战役以及1915年5月9日法国攻取防守牢固的维米岭(Vimy Ridge)并夺得制高点的战役均表明,直接闯入敌军防线相对不难,但是穿越层层战壕并从防线突破出来却相当困难。进攻方一次又一次打下目标,可是后续增援部队还没来得及跟上,对方便以更多的力量展开反扑,夺回失地。这种情况主要是通信问题造成的,军队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分布越来越广泛,这就无法像过去几年那样直接从马背上指挥了。虽然有全方位的阵地电话网络,但最远也只是布设到战场边缘的无人地带。没有无线电步话机,指挥官们得不到及时决策所要的信息,他们得到的通常都是信使们靠两条腿“跑着”从前线带回的已经过时、毫无用处的消息。后备队总是在希望之门关上的时候才赶到,而守军却可以利用他们阵地的电话网络来集合增援部队,及时赶赴出现险情的地方。

战场上还有很多因素也是有利于防守一方的。简单地说,一个蹲在堑壕里的士兵是很难被击中的,而一个穿越开阔地去攻打堑壕的士兵则更容易成为靶子,尤其是在拥有打击更精准、射程更远、火力更猛的现代化武器情况下尤为如此,如大炮、机枪,甚至步兵的手动步枪。堑壕前带刺的铁丝网还会进一步保护防守方。其次在传统打法上,一旦步兵得手让出道路,骑兵就迅速出击,其速度比撤军快得多,他们很快冲入对方阵营,此时撤退就成了溃败。在堑壕战情况下,骑兵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一点用处都没有,只是它的作用很难发挥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装甲车代替了骑兵。但当第一批坦克于1916年出现时,人们发现它的速度太慢且性能不稳定,根本不能用来追赶撤退的步兵。随后几年,进攻方通过不断摸索、试错,逐步发现了坦克的优势,即可以用于攻克堑壕工事。到1917年年末,坦克已经被成功地用于攻克堑壕工事。但在1915年,这种情况还是未来的事情,所以当时德军可以在西线最大限度地减少部队,把主力放到对付俄军上。

1915年,德军在西线展开的唯一一次进攻是在伊普尔附近,那是一次残酷的长达一个月的战役(4月22日~5月25日)。战役在一片灰中带绿色的云块从无人区向英法联军阵地飘过去的时候打响,那是氯气,也是现代战争中第一次主要使用的致命化学武器。氯气在法属的一些北非军队里引起恐慌,但其他军队如加拿大军队则毫不畏惧。德军也不愿意前进到自己的毒气云里,奇怪的是德军最高指挥部居然没有派后续增援部队上去巩固前面获得的胜利成果,结果丧失了趁毒气弹初期引发恐慌的时候夺取彻底胜利的机会。本该在可能获得战略胜利的时候,德军却只得到了战术上的胜利。双方都迅速准备了防毒气装备。1915年春,那种将浸透化学药品的布垫子套在口鼻上的做法,到战争结束时已被精致的口罩所代替。总的来看,在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中,英法联军在一系列毫无收获的反击中,人员损失达到7万人,德军在这次战役稀里糊涂结束前,损失就已达到3.5万人。战役初期,英军防守的伊普尔突出部几乎被夷为平地,但德军却没有突破英军的防守。

1915年3月,新沙佩勒战役中出现的令人失望的基本模式,后来经过少许变化,又在1915年法军的进攻中再现,包括瓦伏尔战役(Battle of Woёvre,4月5~30日)、第二次阿图瓦战役(5月9日~6月18日)、第三次阿图瓦战役(9月15日~11月4日)、香槟战役(9月25日~11月6日)。英军也没有更走运。欧贝李奇战役(Battle of Aubers Ritge,5月9日)是一场罕见的、彻头彻尾的灾难,损失1.2万人却毫无战果,接着是费斯蒂贝尔战役(Battle of Festubert,5月15~25日)和卢斯战役(9月25日~10月14日)。卢斯战役是英军参战以来发起的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目的是增援霞飞在香槟和阿图瓦的秋季攻势。黑格的英军第1集团军的6个师接受了一项艰巨任务,占领加来海峡省(Pas-de-Calais)的洛斯昂戈埃勒(Loos-en-Gohelle)无数的矿山、村落和煤矿。卢斯战役于1915年9月25日凌晨打响,这次战役的重点是在毒气使用上,这也是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大规模使用毒气。【79】毒气的飘忽不定(氯气从容器里释放出来后,需要有大风朝敌方阵地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