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东部战线从东普鲁士沼泽地一直延伸到喀尔巴阡山脉,与西线相比,这里的战斗进行得比较顺利。因为西部战线一侧是海,另一侧是山,战场空间有限。东线的广阔战场空间意味着可以左右回旋,也可以找到薄弱点进行穿插。但是广阔空间也有不利的地方,那就是与法国和比利时相比,东欧的基础设施落后,在旷日持久的战役中,支援大规模的现代化部队会困难得多。战争出现前现代特征:最新科技的武器,却靠着牛拉车,在几乎没有道路痕迹的路上运送。【68】
法国和俄国的策略是,依靠后者庞大的军事部署和军事打击力量,迫使德军从西线调往东线。德军在东线采取守势,由奥匈帝国(因为其缺乏同时两线作战的实力)用其主要力量应对俄军,暂时把塞尔维亚放到次要位置。1914年8月中旬,俄军的两个集团军入侵德国东部,东线战斗打响。8月23~30日,俄军第2集团军在坦嫩贝格战役(Battle of Tannenberg)中惨败
(伤亡12.2万人,损失大炮500门)。俄军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俄军愚蠢到连电报都没有加密;【69】对战场的地理状况缺乏了解;德国守军第8集团军指挥得当。德军伤亡和失踪人数大约1.5万人。德军第8集团军由能征善战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指挥,继续往北,顽强地攻打邻近的俄军第1集团军。马苏里恩亚湖之战(Battle of Masurian Lakes,9月9~14日)迫使入侵的俄军退回到俄国边境,德国境内的敌人被全部赶走。
8月16日,康拉德调动奥匈帝国的4个集团军进攻俄国。尽管遭到120万俄军的抵抗,但还是长驱直入,取得了克拉希尼克战役(Battle of Krasnik,8月23~26日)和卡莫罗战役(Battle of Komarow,8月26~31日)的胜利。由于德军没有向波兰的奥军提供支持,9月中旬,奥军的进攻受阻。接着,俄军经过3周的激战,发起反攻,扭转了战局,奥军遭到惨重损失,共计损失人员30万人、大炮300门。同西线军队一样,奥军和俄军都尝到了面对现代化武器进攻的苦果。奥军放弃了关键要塞伦贝格(Lemberg),接着同样重要的普热米什尔(Przemysl)要塞被俄军包围。
9月末时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势。德军9月29日首先进攻波兰,10月9日,德军新组建的第9集团军占领维斯瓦河(River Vistula)防线。11月16~25日,罗兹(Lòdz)和洛维兹(Lowicz)两战使俄军进攻西里西亚的计划受阻,俄军退回到华沙以西防守河岸要塞。对德军来说,俄国士兵似乎“很容易打败,但是不容易消灭”。【70】这是开战以来同盟国军队遇到的最好打的敌人,但是,俄军远没有被彻底打败。之后,因为冬季来临,东线战事陷入了暂时的僵局。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