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章 从军事冲突到军事对峙(1914~1915)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标过于雄心勃勃。主要依靠马车运输的补给无法满足需要,也没有考虑到后来英法联军依靠法国的铁路系统作为有效的部队运输工具,能随时随地满足联军所需。霞飞具有高效的指挥能力,对军队灵活掌控,与“小毛奇”犹豫不决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正如一个世纪前的军事思想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所说,作战是两个军事指挥官之间意志品质的较量。霞飞亲自下令进攻马恩河,而德军做出撤退决定的却不是最高指挥官“小毛奇”,而是“小毛奇”手下的一名陆军指挥官和他参谋部的一名中级军官,并且没有报告“小毛奇”本人。【67】

“小毛奇”的精神彻底崩溃,由埃里希•冯•法金汉将军接替其职务。法金汉重振德军并组织进攻,实施了所谓的“奔向大海”(Race to the Sea)的计划(1914年10~11月),因为交战双方都想从埃纳河战役的胶着对峙中抽出身来,通过利用东北方向侧翼的缺口恢复运动战。在皮卡第(Picardy)和阿图瓦地区(Artois),双方发生激战,但是都没有给对方造成致命一击。实际上,这场战斗只是佛兰德地区旷日持久的大战的序幕。在佛兰德地区,英国、法国和比利时军队成功地抵挡了德军一系列旨在打破僵局,夺取具有战略意义的英吉利海峡港口的进攻。比利时军队故意破坏纽波特(Nieuport)的海上防御工事,让海水淹没陆地,成功护卫了英法联军的侧翼。1914年10月底到11月初,第一次伊普尔战役(Battle of Ypres)打响,标志着该地区战斗达到高潮。尽管法国和比利时投入了重兵,但是德国于1914年10月31日和11月11日向黑格的英国远征军第1军发动了两次进攻,德军差点成功,英军只是勉强守住了防线。

图2-4 元帅约瑟夫•霞飞(1911~1916年任法军总指挥)

到1914年11月中旬,双方军队已经筋疲力竭,因而从瑞士一直延伸到海岸长达400英里注7的西部战线全线陷入僵持状态,沿线出现了简易的堑壕工事。战争双方死亡、受伤、失踪以及被俘的人数令人震惊。1914年8~9月,德军和法军各自伤亡人数都在33.3万人左右。当然,德国因为两线作战,在1914年8月至1915年1月,损失的兵力达到80万人。根据官方数据,德国军有11.6万人阵亡,其中8.5万人死于西线。不过以上记录的数据也可能不准确,德军的实际死亡人数可能约24万人。法军在1914年8月到1915年1月,伤亡人数为52.8万人,并且其中可能30万人阵亡。到1914年底,英军的损失在9万人左右。而比利时军队仅在1914年10~11月的那场战斗中就损失5万人。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