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九章 文化与建设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荣市场,所谓一举两得,一石二鸟,利城利民,百官欢呼,全民拥护云云。
  研究了城建官员的报告,蒲寿庚非常高兴,认为该工程完全符合泉州城市发展的需要,完全符合棋盘园主义,道路扩建非但一举两得一石二鸟,宏观上还有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刺激泉州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等三种大效应。微观方面,道路扩建可让砌街局获得一笔庞大的预算,木局生意兴旺,油漆局门庭若市,体夫杂工局后门大开,可以刺激百姓对若干猪驱动轿车的需求,提高泉州乡镇养猪农户的养猪热情,且因修路盖房容易死伤人手,能促进长期陷于低谷的药局医馆业获得新的发展契机,考虑到有机会承接工程的承建商们多半都没有资金实力,将向各家斡脱所大举申请基建贷款,加快斡脱所的资金周转速度,盘活斡脱所的资金……这一切都能达到刺激需求、促进消费,从而促进生产,提高城民生产总值,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效果。既然有如此之多的好处,当然就是一项造福黎民百姓的好事了,于是蒲寿庚就大笔一挥,批示同意,拨出预算,并为工程题词:一项工程,两大效应,三种手段,无数好处。具体来解释,一项工程就是旧城改造工程;两大效应就是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效应,三种手段是指“假”、“大”、“空”三种手段。“假”就是要假手于人(向全城作坊货栈征收道路扩建税,号召全城百姓为该项造福百姓的工程募钱捐银,掀起全民募捐拆城的好风气);“大”就是拆除的民房面积要大,新造的沿街货栈店铺要大,规模要大,声势要大等等;“空”就是扩建后的道路要空阔,最好达到能举办甲级方程式赛车标准;至于最后一句“无数好处”,因为是无数,所以就不必数了。
  官员们捧着蒲寿庚的批示,如获至宝,立即做成牌匾,挂到衙门堂上,然后遵照蒲寿庚的指示精神,贯彻实施这项被命名为“一二三零工程”的旧城改造工程,立即实施征地拆迁。此事开始于东门达观出山前五年,五年过来后,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期和第二期,泉州两条东西主干道涂门街和东西大街,以及泉州南北主干道南街与县后街,全部扩建竣工。第三期工程也即将竣工,扩建的包括会通巷、打锡巷、甲第巷等等多条街道。按规划,这项一二三零工程共有二十期,第六期工程将在地下挖出一个四通八达的地下街道交通网,旨在使日月失去指引方向的功能;第八期工程将建造一个空中交通走廊,方便若干猪驱动车驾驶者欣赏城市风光——空中走廊下边的百姓也没吃亏,可以随时欣赏各种新款豪华车型,不须购买昂贵的轿车杂志。第十一期工程将把泉州城墙改造成环城公路,以方便蒲寿庚乘坐七十二猪座驾在墙上巡视城防;第十三期工程将把泉州城墙拆除,把泉州建设成为绝对开放的城市;第十四期工程将重建泉州城墙,以仿古模式恢复泉州古城风貌,保护传统文化。至于最后几期工程会搞成什么样子,方案还没有公布,只有城建官员们知道,老百姓是想象不出来的。一二三零工程上马时,蒲寿庚给绍兴师爷口授了一份安民布告,内容是说,大元帝国开国以来,在大元帝国皇帝与蒙古贵族的领导下,我城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已逐步形成了一个适合我城与周边经济大环境同步高速发展的良性循环宏观体系,但是,我城交通和环境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城的整体功能,影响着我城的投资环境,影响着我城百姓的生活质量,交通设施的相对滞后,交通量持续增长,交通效率提高缓慢,交通管理水平落后,已经形成遏制我城经济高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对我城的交通与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已是当务之急,现公布泉州知府关于发展我城交通的四大优先政策,即发展优先、政策优先、规划优先、设施优先,并优先考虑设立交通政策性亏损补偿机制或限定弥补机制……,几大段这种谁都读不懂的棋盘园主义术语后,最后一句才道出中心内容:兹决定即刻实施一二三零旧城改造扩建工程,限期一周内拆除涂门街南北两侧沿街民房各九丈。
  扩建改造后的涂门街是这样一种样子:街道两侧的民居全部向内退缩九丈,腾出共十八丈宽的路面,加上原来的三丈路面,便成了二十一丈宽的大路。这条大路又被划分为三条道,居中十六丈宽的路面,为两条各宽八丈的大道,叫做猪行道,供那些若干猪驱动的高级轿车行驶。猪行道的两侧,是两条各宽两丈宽的道,叫做马行道,供骑马者驱策。马行道的两侧,又各有半文宽的窄道,依傍着街边的货栈店铺,这才是人走的道,叫做人行道。如此便构成了泉州交通之一大奇观:猪们走在十六丈宽的猪行道上,马们走在四丈宽的马行道上,人们却挤在半丈宽的人行道上。这种布局虽然有些不合情理,颠倒是非,却没有引起大大非议。百姓们虽瞧着那些耀武扬威的若干猪驱动车极不顺眼,却又都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拥有一辆,开到猪行道上耀武扬威,因此都甘心挤在狭窄的人行道上班下班,勤奋工作,争取早日挣够银子,买到若干猪驱动车,晋身于猪行道。就是这种原因,扩建后的街道虽然布局奇怪,不合情理,却令蒲寿庚满意,官员满意,有钱人满意,百姓也没有不满意。因此一直到21世纪,地球上所有城市的道路还都是这样的布局,最宽的路给机器走,最窄的路才给人走,并且机器走的路越来越宽,人走的路越来越窄。
  道路拓宽以后,驾车行驶在涂门街上非常赏心说目。车里的人舒服地坐在真牛皮座椅上,手握藤圈方向盘,脚踏抽本刹车板,手腕上还吊着鸣笛牛筋,轻轻一抖就牵动车底下的喇叭鞭子,狠命抽打那只嗓门最最洪亮的喇叭猪,使之发出货真价实的杀猪般惨叫。路上的行人闻声趋避,吓出一身冷汗或心肌梗塞倒地而亡,让驾车者感觉到一种尊贵和荣耀。车子行驶时,街两旁的建筑物不断向后移动,美丽的风景走马灯似地在车窗外移动,同时伴有一些嗷嗷之声。这不是喇叭猪声,而是其他驱动猪排泄时的嗷叫,既有点痛苦,又有点畅快,在车后面洒下一堆堆黄白之物。这就给泉州的城市管理制造了三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猪屎一摊一摊地堆在街面,给城市制造了许多垃圾,增加了环卫民夫的劳动量,造成了垃圾污染;第二个问题是,猪屎与猪臀会释放出一些气味,闻起来不甚舒坦,给人的鼻子造成不良刺激,影响人的健康,造成了空气污染;第三个问题是,开车的人虽然能指挥猪蹄,却指挥不了猪嘴,无法制止猪们嗷嗷乱叫,造成了噪声污染。在这三重污染的夹击下,人走在街上就变得很麻烦,必须用一只手掩着鼻子,用另一只手捂住耳朵,把两只手都用光了,腾不出手来购买货栈里的货品。加上掩着鼻子捂耳朵的手容易遮挡住视线,看不清路面的状况,不小心就一脚踩在猪屎上面,摔上一交,轻则报废鞋子,重则四仰八叉,报废了一身漂亮时装和一只胳膊或者一条腿。虽然这种效果有助于时装销售和医药业的发展,却因为百姓们没有第三只手购买货品,减少了消费,导致消费疲软,市场萧条,生产停滞,使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曾有人给蒲寿庚建议使用医学手段防止这三大污染所造成的后果,给全城百姓每人多安装一只手,便于大家购物,增加消费。该手段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泉州城里有几个会做手臂移植手术的大夫,只不过手术的成功率偏低,并且新移植的第三只手不大听使唤,主人让它取银子购物时,常伸到别人口袋里,扰乱社会治安,所以这个建议被蒲寿庚否决了。但问题还是需要解决的,为此蒲寿庚特命泉州知府成立一个叫做治污局的新部门,负责整治环境污染。第一任治污局长是个著名画家,一手水墨风景颇受蒲寿庚青睐,以为他既画得一手好山水,对付环境问题应该也有两手。事实证明蒲寿庚这次用人不当。画家局长第一次拥有权力,不太懂得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