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返回上一页

这一生,总该与父母“闹掰”一次

时间:2023-08-16 04:59:35

吴琪

离家出走的冲动

一个孩子长大成人,遭遇多少不被理解的沮丧时刻,只有自己知道。我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每到夏天,我至少要跌一次大跟头,双膝鲜血直流。我妈一定会大声呵斥我,身体的疼痛和心灵的疼痛混杂一团,我就扯着嗓子号啕一顿。我妈给我洗头,湿毛巾撩起来的水,经常让我觉得鼻孔要被淹?],我闹着抗议,又换来一顿责骂。

但是,如果说我的心灵受了多少委屈,好像还真没有。我妈有一种奇特的宽容,过起日子来,既不强求自己,也不强求别人,就是脾气有点大。

跟我妈相比,我爸是个情感需求细腻的人。弟弟读初中的时候,家里安装了电话。我听到别家的故事,是家长不高兴有同学打电话过来,怕影响孩子学习。我爸则是旁观我弟弟接电话之后,说他言辞太短,这以后怎么跟人交流情感?长大以后,怎么谈恋爱?在他的唠叨之下,后来我弟弟一接电话就能说半小时,我爸爸表示很满意。

但即使是在这样的家庭,小孩子一旦沮丧起来,挫败感也会汹涌而至,顷刻间遮天蔽日。我小时候的那些不高兴,都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要先洗澡,而弟弟可以晚一些?”“为什么你夸别人家的孩子,就是不说我好?”“我的好朋友非要我给她抄考试答案,怎么办?”每一个小小的烦恼,在小孩子的内心,都有一种天大的委屈感。有那么几次,我跟父母吵闹起来,恨恨地说:“我要离家出走,再也不回这个家!”父母也会说些气急之下的狠话:“你走就走,谁还怕了!”成年后,我读到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的文章,他提到,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有离家出走的愿望,我不禁会心一笑。河合隼雄说:“产生离家出走的想法,与是否得到父母的疼爱是没有关系的。”离家出走的背后,是一个孩子自立的意志和作为个体的主张。他突然之间觉得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主张,一旦把这种想法付诸行动,就会出现“离家出走”,或者表现为一种离家出走的幻想。

孩子希望体验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需要真正的相关经历。这种渴望体现在我女儿身上,她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坚决要求自己背个小包包,单独过地铁的安检。她非常期盼安检员提出她的包必须做安检,这样她的独立性就会得到一次明确的确认。可惜的是,好心的安检员会让孩子自由通过,没有理解她渴望的眼神。

在确认独立性的过程中,父母如果看管太严、保护之心太迫切,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像个寄生生物,离不开宿主。如果说,三四十年前,在多子女的家庭中,一个孩子对父母感到不满,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被忽视,得到的关注太少,那么最近这一二十年,让孩子疲惫不堪的,是父母的爱太多、束缚太多。一个唠叨的母亲或父亲,从孩子各科学习、走路姿势到餐饮习惯、交友习惯,都充满自己智慧的指导。而孩子们,还敢有离家出走的冲动吗?

冲突的意义

孩子是否有冲动反抗父母、是否有勇气来表达对抗,这在过去,好像不是一个问题。所以河合隼雄在解释家人的意义时说:“也许,人这种生物,为了完成心灵的真正成熟,必须体验一下受到否定评价、憎恶、愤怒、悲哀等感情。就是在体验这种感情的过程中,作为无法割断的人际关系,家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当孩子进行这些情感体验时,如果大人的共鸣太少,大人和孩子的纽带就会被斩断。孩子长大成人后,心里那个未曾独立的幼儿状态可能一直存在。而他们体验和表达各种情绪的通道,可能也过早被堵住了。

我在工作中会面对一些“90后”“95后”,他们作为“鸡娃”一代的成果,硬性条件都非常优秀。可是他们往往体现出过于温顺的特质,非常听话,对工作更多表现出“收到指令”的状态,而不是本能地提出疑问,所以不太容易把讨论推向一个更深的层次。

有时候我会问他们:“你的父母,至少有一位非常严厉吗?”“你跟父母产生过冲突吗?”这似乎是奇怪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关心这些即将成为记者的年轻人,到底有没有与父母冲突过呢?因为我心里有一个答案。完全没有与父母冲突过的人,他的自我,可能从来没有机会破壳而出。自我,是一个人感知世界的温度计。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每天都是妈妈直接告诉他,今天要穿多少衣服,当他独立生活后,不知道天气预报里的“26摄氏度”意味着冷还是热。难道一个孩子,不应该自己出门站一会儿,来感受一下,今天到底该穿多少衣服吗?可是现在的孩子,多数每天是没有出门感受气温的那一刻的,那种大人不在场的逃离感。我们这一生,总需要一些“气口”,那是自我与外物发生碰撞的时刻;是在跌跌撞撞中,感受到自我独特性的时候。

有几个“90后”跟我聊天时,会提到那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他们成绩优秀,因为知道这样才能满足父母的期望。他们没有跟父母闹过别扭,因为父母给予的爱太多,如果不感恩,岂不是显得自己很差劲?他们也不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但对于生活,好像早就失去了热情。他们非常善良,也非常敏感,一点小事没做对,他们可能就觉得自己崩塌了。

父母把他们训练成了一台精密仪器,答题永远对,为人处世也体面周到。而那种无力感,在我看来,是童年时期就被压抑的各种情绪。我们这一代人,对粗糙养育我们的父母,可以自由表达不同。但是下边这一代人,父母给予了那么多的爱与物质条件,孩子似乎从小就懂得,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去真正与他们“抗衡”。父母用爱包裹起来的要求,太沉重。

“我不同意父母的想法,我可以说出来吗?”“父母一句无心的评价,让我很难过,我可以告诉他们吗?”“跟父母吵起来,会是我很糟糕的表现吗?”

如果问我这些问题,我会说:“孩子,大胆说出来吧。”你有这样的疑问,就说明你在感受自己的内心。

成长,不是永远在做“对”的事情。

成长是每一个人的独特体验,是你之所以为你,而我之所以为我的密码所在。

成长,是碰撞之后产生的奇妙解脱,用力大喊大叫、发生冲突,又带着眼泪重新抱住父母的时候。

《这一生,总该与父母“闹掰”一次》在线阅读地址:这一生,总该与父母“闹掰”一次

1
经典故事
秦始皇陵 建造之谜
乾隆挨打
袁世凯算卦
蝎子王
狄仁杰巧识假和尚
得罪了玉帝
神医投案
瞎子画像
幻灵鼓声
死不瞑目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