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返回上一页

社交媒体中青年群体使用动物表情包现象研究<br/>——以微信平台为例

时间:2023-04-12 07:18:59

□ 卢孟洁

相关概念界定

青年群体。“青年”一词的含义在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有所不同,并且青年的定义也在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1985年,联合国首次将15至24岁之间的人定义为青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与医疗事业的发展,人类的寿命相较于之前有所提高,对于各群体年龄阶段的划分也重新进行了界定。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15至44岁之间的人定义为青年。在我国,国家统计局将青年的年龄界定为15至34岁,本文中所提到的青年群体就在此范围内。

动物表情包。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互动时使用的符号除文字外,还有颜文字、emoji表情、表情包等。目前,学者对表情包的定义突出了表情包的共性:以网络环境为背景,以文字图像为媒介,以表达感情为目的存在。[1]本文将动物表情包界定为:互联网上出现的以动物形象为主要元素或辅以文字,可以传达意思与表达情感的静态或者动态的视觉符号,在交流中主要起到辅助语言、代替语言或者营造氛围的作用。

动物表情包出现的背景

宠物经济的兴起。随着社会的演进发展,动物在人类社会中的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狗为例,在农业社会,它作为被驯服的对象屈服于人类的意志,成为人类捕猎的得力助手。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到来,社会结构和人口结构急速变化,社会出现大量的空巢族、丁克族、单身族,他们选择养宠物作为缓解孤独的重要方式。[2]如今,宠物已经进入无数家庭,甚至被置于无以复加的位置,自降身份成为宠物的奴仆,“猫主子”“铲屎官”的称呼虽然略带戏虐成分,但是反映了人类在动物面前的低姿态。

目前,我国城市化、人口老龄化、青年独居、晚婚晚育等问题都在极大地刺激着宠物市场的发展。据《2021年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犬猫仍在宠物类型中占据大头,2021年城镇宠物(犬猫)达6899万,比2020年增长8.7%;猫类的数量超过犬类,成为人类饲养最多的宠物;学历高、收入高、年龄低、宠龄低是宠物主的四大特征。随着与宠物相关产业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有宠一族”,他们对宠物的消费更多是出于情感消费,会将宠物当作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在与宠物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宠物的拟人化行为或者极具特色的瞬间被他们记录下来并分享,由此为动物表情包的制作提供了基础。

青年群体对丧文化的防御。在网络时代,丧文化在青年群体中流行,表情包就属于丧文化的一种表现。“丧文化”最早在我国官方媒体中被提出,是在2016年9月30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引导青年人远离“丧文化”侵蚀》一文中,该文章认为散发着绝望气质的话语辅以“葛优躺”“懒猫瘫”等表情包形成了一种新的话语体系和风格,包含有浓厚的消极情绪,“丧文化”正在青年群体中流行。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导致人们面临的社会风险剧增。当代青年面临着众多压力,比如激烈的职场竞争、遥不可及的房价、分布不均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晚婚晚育焦虑等,面对这些问题,青年们时常会有一种无力感和失控感。当遭遇挫折时,青年群体会采取防御型悲观策略,通过降低期望值来缓解外界压力,[3]这体现在在网络社交中使用各种带有戏谑、自我调侃、娱乐属性的表情包来消解这种孤独感与压力感。发送含有宠物元素的表情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示弱行为,容易营造“人畜无害”的社交形象,这种弱小感、蠢萌感更是能降低人们的期待值,为人所包容。

其他类表情包存在侵犯肖像权的法律风险以及解读不一致的现象。在网络空间,青年群体间的交流会使用到各种各样的表情包,这些表情包多取材于明星或名人肖像、影视剧截图、网络红人肖像等,例如“洪荒少女傅园慧”表情包、“恶搞尔康”系列表情包等,这类表情包虽然能够营造轻松活跃的聊天氛围、丰富社交语言,但是存在侵犯肖像权的法律风险。另外,取材于流行影视、社会热点事件的表情包,不同个体由于年龄、文化背景、个人经验等差异对其解读也不一致,对于某一表情包所代表的含义不一定能形成共识,而动物表情包具有日常化、生活化特点,更容易让人对其形象和情感形成一致性的解读。

动物表情包的制作和使用

在形象选择上,标准多样性。常被用于制作动物表情包的动物有猫、狗、鸭、兔、猪、马等,其中以猫、狗为主要元素的动物表情包居多。被用于制作表情包的动物一般都具有以下标准:

一、近人性。近人性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在距离上相较丛林动物有更多接触,二是由于历史驯化造成的心理上的亲密感。这些动物从古代就被人类驯化,与人类长期共存了很长时间,物理距离的接近性会产生情感距离的接近性,容易生出亲近感。在现代都市社会,部分动物实现了功能上的转变,以宠物的身份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们有机会拍摄记录,从而有了制作表情包的素材基础。

二、弱攻击性。宠物形象多以弱攻击性的动物为主,且部分动物具有蠢萌感,而以此类动物为主要元素的表情包给人一种接近感,可以缓和文字信息的严肃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聊天氛围。而以熊、虎、豹等具有力量感与攻击型动物作为主要元素的表情包适用场景有限且会给人一种压迫感,因此此类表情包较少且在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率较低。

三、谐音梗。用于制作表情包的图片多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与调侃性,人们选择动物元素时也会出于一种恶搞、娱乐心理,其体现之一就是谐音梗。例如,以柯基犬为元素的表情包有跑步基、老司基等;以鸭为元素的表情包有冲鸭、加油鸭、怼你鸭、被现实鸭垮等。这些动物表情包能够瞬间缓解聊天的严肃性,丰富文字的表达性。

在制作和使用上,具有情绪伴生性。表情包的制作和使用蕴含和承载着主体的情感需求。表情包制作者会将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体验赋予动物表情包,在制作表情包前,制作者内心已经酝酿好了情绪,并依据自身的审美倾向与社会意志,拍摄、选择、截取动物形象图片,将之与文字素材进行组合加工。在使用方面,青年群体由于自我意识增强和个性化发展,会倾向于选择动物表情包这种生动、直接的方式表达自我情绪。交谈过程中他人使用的表情包是我们判断交谈对象情绪状态的可靠依据,方便我们调整接下来要发表的话语。[4]除此之外,使用者还会结合聊天场景、交谈对象、聊天氛围、自我情绪等选择表情包。关于动物表情包的分享行为,同样饱含情感因素,个人会考虑自身的情绪是否会被他人认同。

在表意上,辅助与模糊并存。动物表情包视觉化的符号更具生动性、形象性,在交流过程中使用动物表情包,可以辅助文字表达意思,甚至在某些情境中可以代替文字进行表达。在动物表情包的制作过程中,多以动物的神态和动作作为主要呈现内容,其共同特点就是拟人化,比如微笑的猫咪、皱眉的小狗、两只小猫击掌等,能让接收者在头脑中代入交谈对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等,弥补了因身体的不在场导致的副语言缺失,这样就更容易感知到交谈对象此时的情感状态、心理感受,也方便展开接下来的交流。当然,使用动物表情包也会影响接收者解读交谈对象的真实意图。动物表情包没有文字解释,自然可以做给予不同的解读,或者表情包中的图文意思不一致,意义不明确,也会影响到解读。此外,动物表情包的解读也和接收者的

提醒您:因为《社交媒体中青年群体使用动物表情包现象研究<br/>——以微信平台为例》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社交媒体中青年群体使用动物表情包现象研究<br/>——以微信平台为例》在线阅读地址:社交媒体中青年群体使用动物表情包现象研究<br/>——以微信平台为例

12
经典故事
青春期特有遗忘
房间里的天涯
一个苹果
再见!踮脚相爱的配角时光
彩票的梦想
分手后,还是小气点好
意外惊喜
我和梅加一见钟情
苦菊
明月十六年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