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节 原始文化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按世界历史的划分,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起于距今250万年前,中亚年代最远的石器是在距今200万年前的西瓦利克地层中发现的。此后,中亚原始文化经历了连续不断的石器文化、铜器文化和铁器文化三大发展阶段。对各个阶段出土文物的研究表明,在原始文化发展的大多数时期,中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世界较先进地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上保持一致。

在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中亚地区以克拉克当技术打制石器,这种技术也是西亚和东亚、非洲和欧洲最早的石器技术;稍后,中亚地区的石器制作也采用了在非洲和欧洲普遍使用的阿舍利石斧技术,在距今70万年前的西瓦利克地层中发现了中亚最早的石斧。40在旧石器时代中期,中亚采用了在制备的石核上打制石片的勒瓦娄哇技术。勒瓦娄哇技术在西亚、非洲和欧洲十分普遍,以其为特征的莫斯特文化在中亚存在的时间较长,一直持续到距今约2.5万年至2万年前。因此,中亚一些地区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时间与世界先进地区相比可能要晚一些。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中亚原始人类除了延续莫斯特文化传统以外,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开始了石叶石器的制作。总的来看,在旧石器时代,中亚原始文化与世界较先进地区保持着同步发展。

在中石器时代,中亚使用复合型工具弓箭的时间几乎与西亚和欧洲同步。中石器时代是中亚从征用型经济向生产型经济转化的时期,在此时期,中亚原始人类栽培了谷物。在今阿富汗加里阿斯普洞穴遗址中发现了刈刀(可能是简单的镰刀)、石锄和石磨,它们展示了原始农业的开始。该遗址大约处于公元前8000年左右。在西亚,原始农业产生的时间大约也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因此,中亚开始原始农业的时间与西亚基本一致。

在中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发现了以红铜或黄铜为原料制作的金属器具。从时间上看,西亚大约在公元前6千纪初进入铜石并用时代,中亚大致在公元前5千纪初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因此,中亚进入铜石并用的时间可能比西亚要晚一些。

随着金属工具的使用,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中亚开始迈入青铜时代;西亚在公元前3000年已经进入青铜时代。与西亚相比,中亚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也稍晚一些。但中亚青铜文化全盛时期与世界其他地区几乎是一致的,即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世界上最早出现铁器的地区是小亚细亚,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千纪末期,到公元前1千纪中期,铁器已经普及到欧亚大陆各地。中亚南方在公元前1千纪初期出现了使用铁的遗迹,由此观之,中亚使用铁器的时间也不算晚。从目前的发掘来看,中亚北方进入铁器时代的时间可能晚于中亚南方。41这一现象似乎可以假设:铁器传入中亚地区不是经草原地带,很有可能是经伊朗高原进入阿富汗地区,再北上传入中亚其他地区的。这一时期在中国新疆西部地区也发现了使用铁器的遗迹,而在锡尔河以北的哈萨克草原却没有发现这类遗迹。中亚北方地区使用铁器的时间也晚于中国新疆西部地区。

从石器、铜器和铁器三个阶段来看,中亚原始文化虽然在某些时期稍稍晚于西亚,但与欧亚的其他地区相比,其发展水平基本上是同步的。

历史的进步是各种文明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的结果。考古资料表明,欧亚草原是东、西方往来的最早通道;地处欧亚草原中段的中亚草原是连接东、西方的天然桥梁,向东可以到达蒙古草原,向西可通往黑海北岸的南俄草原。中亚草原既是原始人类迁徙的通道,又是文化交流的场所,处于其间的中亚原始人类有机会吸收东、西方先进文化的成分。考古资料显示,中亚原始文化在石器、铜器和铁器时代都受到了外界的影响。

首先,中亚石器的形制与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的石器存在着共性。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在索恩遗址中出土的石核工具,与西方的克拉克当石器相似;在卡拉套一号遗址出土的砾石石器与中国黄土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基本类似。

关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学术界产生过“亚洲旧石器文化发展理论”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东亚、中亚、西亚和南亚旧石器文化的分类和归属。学者们根据出土文物判断:在东亚,砾石石器文化占优势;在中亚、西亚和南亚地区,则是阿舍利文化占优势。但是,后来在巴基斯坦的索恩遗址和南塔吉克斯坦的卡拉套遗址等地出土了砾石石器,而在蒙古高原的赛音山达附近又发现了生产阿舍利双刃工具的制作场遗迹,于是,原来的判断受到质疑。《剑桥早期内亚史》指出,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中亚可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一种是砾石石器文化,它是针对本地区而言的;另一种可能是阿舍利文化,它显然与很早就制作双刃式工具(阿舍利手斧)技术的西方存在着联系。42出土文物显示,中亚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存在着砾石文化与阿舍利文化,不过,砾石文化传统占据了优势。以塔吉克考古学家拉诺夫和蒙古学者多尔基(D. Dorj)为首的学者们认为,从巴基斯坦的穆尔加、康格拉溪谷和昌迪加尔旧石器时代遗址来看,虽然这些地区都出土了手斧及其他的双刃器具,但是,在旧石器早期发掘物中,这些双刃器具并不占优势,主要的发掘物仍是砾石石器。也就是说,在南亚,砾石石器文化也占主导地位。

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附近的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具有莫斯特型石器和细砾石石器的特征,蒙古利亚和西伯利亚勒瓦娄哇技术的共同来源必定是中亚的勒瓦娄哇—莫斯特式文化(在捷希克塔什上层和塔什干的霍吉肯特[Khojikent]洞) 43,而中亚这一文化的起源可能与伊朗(比索通洞[Bisitun])和地中海(卡尔迈勒山[Carmel]的勒瓦娄哇—莫斯特洞)的勒瓦娄哇—莫斯特文化有联系。44

在旧石器晚期,费尔干纳盆地霍贾伊果尔遗址钝边小型尖状器在同时期西亚遗址中也有发现。这些说明,中亚在旧石器时代就与东、西方发生了联系。

在新石器时代,中亚与外界文明的交流频繁起来。哲通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尽管还保持着本地中石器时代细石器的传统,但是,在许多方面都与西亚的耶莫遗址、耶利哥遗址出土的石器有相似之处。总体来看,中亚新石器时代文明主要受到西亚新石器文化的影响。当然,亚洲东部和北部文明对中亚地区也产生过影响。塞赖克勒遗址上出土的陶器表现出来的制陶技术,如陶器底部留下的篮纹和用稻草刷拉毛的陶器外表等,与中国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类似。克什米尔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出土的陶器,从成形技术、席纹和刮毛的外表等特征来看,也与中国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乌斯特纳林遗址上出土的石器与西伯利亚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十分相像。哈萨克北部草原的彭基1号和2号遗址的出土物,特别是陶器造型和装饰图案,体现了浓重的乌拉尔与南西伯利亚的风格。

近期研究表明,中亚青铜时代的文化是在本地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独有的特色证明它并非源于西亚。45然而,中亚青铜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接触到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化、伊朗的古埃兰文化和南亚哈拉帕文化,并受到了它们的影响。其中,建筑和雕刻方面的成就主要是受到苏美尔和古埃兰文化的影响;印章的制作主要受到印度哈拉帕文化的影响,阿尔丁特佩文化墓葬出土的印章被称为哈拉帕型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