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节 中亚南方晚期的青铜文化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该居地中的居民数大约为230—250人。 37与城堡毗邻的土墩虽然形状难以确定,但也建有各种各样的建筑。

在萨帕利居地内发现了墓地遗迹,有的墓室建在地下,有的建在建筑物墙脚下,墓葬的随葬品反映了萨帕利聚落有较高水平的物质文化。萨帕利墓有许多是衣冠冢。在其中一个衣冠冢中发现了一把青铜斧和一把青铜矛,表明此墓是为了纪念一个武士。衣冠冢数量的增加,表明武装冲突的加剧。

萨帕利文化与穆尔加布河三角洲文化很相似,这一点不仅可以由设防遗址的类型,而且还可以从陶器的形制和扁平印章符玺上反映出来。在萨帕利文化遗址中,赤陶像极为罕见,不久就绝迹了;印章很多,印章上或刻有骆驼,或刻有展开双翼的鹰,一枚呈锯齿状的十字形印章的图案是几条相互缠绕的蛇将山羊、野猪、狮子等动物包裹在内。该遗址出土了一面镜子,镜面是一人头,镜柄为一女人身躯,其姿态为双手叉腰,这面镜子被认为是萨帕利文化中最具创造性的器物。

萨帕利早期文化与马尔吉亚那早期文化非常相似;萨帕利后期文化(前2千纪下半叶)与马尔吉亚那的塔希尔贝遗址的遗存也十分吻合。这一类似性表明它们之间有着亲缘关系,可以肯定它们源自同一文化。有学者认为,萨帕利文化与穆尔加布河文化都是科佩特山地带(即阿尔丁特佩和纳马兹加文化)聚落迁徙的结果。

除萨帕利文化外,阿姆河流域新的文化区还有萨帕利农业聚落北部的贾尔库坦(Jarkutan)遗址和泽拉夫善河下游的扎曼巴巴遗址。

贾尔库坦是阿姆河北岸最大的居地,居住时间也比萨帕利长久。贾尔库坦遗址上有一个方形城堡,城堡面积约为4公顷,在城堡之外是生产和生活的综合区,有一块大墓地。在此发掘出约900座墓穴。 38如萨帕利一样,这里也有衣冠冢,其中,一些衣冠冢的随葬品非常丰富。

扎曼巴巴遗址在泽拉夫善河下游三角洲的一些小溪流和小湖泊之间,时间大致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800年间。苏联学者古里雅穆夫(G. Gulyamov)对它进行了研究。扎曼巴巴遗址因与中亚农业部落有联系而具有特殊意义。

在扎曼巴巴遗址上出土的大部分金属器物是青铜制品,使用的金属器有铜制作的小刀、镜子、鱼钩,这些铜是没有添加锡的砷化物。39出土的陶器多数为手制,种类有赤陶像,四方形隔离陶容器是养鸟器,容器的一半装有谷物,另一半是盛水。从陶器的形制上看,该文化可能受到了纳马兹加文化的影响,如双层陶窑和赤陶像是科佩特山区遗址中常见的陶器。不过,在出土陶器中,至少有两种与北方草原文化的特征相似,由此推测,扎曼巴巴遗址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

扎曼巴巴人不仅饲养大小牲畜,而且还成功地进行农业生产。已经发现了小麦和大麦的遗迹。从一尊小雕塑,即生育女神像,可以看到扎曼巴巴人与南方农人最初的联系。

在扎曼巴巴遗址上发现了居住的遗迹,居住地由黏土垒成的围墙环绕,围墙内建有狭长的大型居室。居住地附近有一块墓地,墓穴很小。大多数墓为单人葬,少数是男女合葬。在一座墓中出土了一件扁平的女陶俑。

从考古材料来看,扎曼巴巴文化是在本地石器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南方农业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据推测,南方农业文化的影响与科佩特山北麓的定居农业聚落向外迁徙有着直接的关系;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与南迁的北方畜牧群体有关。

根据穆尔加布河三角洲、巴克特里亚和阿姆河中游地区形成的新的定居文化中心,以及新文化中心遗址上出土的陶器和发现的居址、墓葬遗迹分析,以李特文斯基为首的一些学者推测,在公元前2千纪以后有草原青铜文化的部落来到了中亚南方,这里曾经发生过草原部落侵袭定居农业部落的活动。北方畜牧者的南下使中亚南方的社会发生了以上的重要变化,中亚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在此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