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有意与阿拉伯人联合共击突骑施,玄宗皇帝在对安西四镇节度使王斛斯的敕令中说:“得卿表,并大食东面将军呼罗散诃密表,具知卿使张舒耀计会兵马回。此虽远蕃,亦是强国。观其意理,似存信义。若四月出兵是实,卿彼已合知之。还须量意,与其相应,使知此者计会,不是空言。且突骑施负恩,为天所弃。诃密若能助国破此寇仇,录其远劳,即合优赏。” 167王斛斯曾遣使呼罗珊总督处,以促使计划的实施,然而,夹击突骑施的计划最终未能付诸实现。于是,唐朝单方面发动了对突骑施的战争。
736年春,北庭都护盖嘉运“击突骑施,大破之” 168。突骑施人自此不敢侵犯安西和北庭。是年冬,突骑施重返粟特地区,苏禄可汗与呼罗珊总督阿萨德·伊本·阿布达拉赫在此进行了决战。为了避免两面受敌,苏禄派遣大首领胡禄达干到唐朝求和,玄宗皇帝准其所请,并授以苏禄右金吾将军号,赐锦衣一副,帛及彩一百匹。169但唐朝并未放松警惕,玄宗皇帝在给盖嘉运的信中说:“今贼虽请和,恃我张势,以防大食之下,以镇杂虏之心,岂是真情,此其奸数”,要他“伺其动静,因利乘便”,“取乱悔亡,不以此时,知待何日”。 170739年,盖嘉运在石国、拔汗那国和史国的帮助下擒获突骑施可汗吐火仙,立突骑施莫贺达干为小可汗,统领突骑施人。不久,莫贺达干叛唐。744年,唐朝河西节度使发兵讨突骑施,斩莫贺达干。此后,突骑施汗国不再成为唐朝在中亚东部统治的障碍。
突骑施人衰落以后,唐朝毫无遮掩地暴露在阿拉伯人的威胁之下,随着阿拉伯人的东进,双方的边界从锡尔河推移到楚河流域一带。
当唐朝在对付突骑施之时,阿拉伯人正在从河中地区东进锡尔河以东地区。712年,阿拉伯人在入侵拔汗那的同时,进军石国。713年,屈底波的军队在不花剌会师以后,兵分两路,由火寻、佉沙、那色波等国组成的蕃兵北攻石国,由屈底波亲率的阿拉伯军攻拔汗那国。屈底波召集蕃兵组成的军队向石国进发,占领石国之后,烧毁大部分居民点。阿拉伯人虽然取得了此次征服的胜利,但石国的抵抗力量并没有被摧毁。阿拉伯南路军占领了忽毡以后,两路军队在渴塞汇合。第二年,屈底波再次发动对石国的猛攻,并以此为大本营,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白水城(Isfijab,伊斯比贾布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郊的赛拉姆村)进军。占领白水城之后,屈底波切断了西突厥军队南下的通道。
在康国国王乌勒伽投降并得到阿拉伯承认为粟特国王以后,曾经拥护阿拉伯人的片治肯特贵族德瓦什提奇改变了立场,他组建了反阿拉伯人的联盟。当时,德瓦什提奇向石国(柘支国)派出使者法图法伦。法图法伦出使石国之后呈给德瓦什提奇的一份报告在穆格山文书中保存下来,报告写道:“君主,我从这里到达柘支国主那里。君主,我于是向吐屯递上书信,我并且完整地、一点也没有遗漏和歪曲地向吐屯和‘辅臣’讲了必须要口头表达的话。君主,给可汗的书信和给费尔干国王的书信我已通过费尔干‘图图克’转交费尔干国王。君主,我之所以不能前往,君主,是因为听说,完全不能见到可汗。君主,我从吐屯和‘辅臣’那里得到书信和答复……而苏对沙那地区全部放弃了。君主,我单独一人,没有伴侣,君主,我因此不敢前去。君主,因此我又回到柘支。君主,因此我诚惶诚恐。君主,吐屯按照同阿拉伯人的停战协定后退了。君主,按照停战协定,扎姆拉瓦兹和波斯统帅退走了——据传闻,为得到赎金和使军队避开阿拉伯人……君主,吐屯同塔尔班德签订协议,君主,他得到了全部土地。君主,据传闻,‘停战’使‘辅臣’很忧愁,同时他也害怕你,因为他从未到过你这里。” 171文中谈到的吐屯是石国国王莫贺咄吐屯。从报告来看,当时,石国国王已经与阿拉伯人签订了和约。
715年,阿拉伯新哈里发苏莱曼继位(715—717年在位),屈底波失宠,企图叛变,举家迁到拔汗那。但他的部下不愿再替他送命,便杀死了他及其家人。此后,石国一直承认唐朝的宗主地位。739年,莫贺咄吐屯与拔汗那王一起协助唐朝平定突骑施吐火仙,事后,唐朝“以石国蕃王莫贺咄吐屯有功,封为石国王,加特进,仍赐旌节。翌日,又册为顺义王”。
至于石国以北的西突厥十姓之地,阿拉伯人在屈底波的率领下曾攻掠过楚河以南的西突厥人居地,他们将此地称为突厥斯坦。但直到751年以前,阿拉伯人未能占领此地。
8世纪上半叶,唐朝与阿拉伯人、突骑施、吐蕃争夺锡尔河以北、以东地区的战争交替出现,其间还有唐朝与吐蕃争夺帕米尔地区的战争。
吐蕃在与唐朝争夺西突厥汗国故地之时,还出兵占领了帕米尔以西以南地区。8世纪初,唐朝加强了在于阗的防御。当时,吐蕃进入中亚的路线是越昆仑山,从于阗进入喀什噶尔,向西可达费尔干纳,向南可到印度西北地区。这条道在吐蕃兼并羊同甚至更早以前已经形成,它是青藏高原与中亚交通的重要孔道。710年,唐置河西诸军州节度使和加强了于阗的设防,截断了吐蕃从于阗进入中亚的通道。在此情况下,吐蕃西经勃律(今巴基斯坦北部的巴勒提斯坦)绕道帕米尔进入中亚,于是,帕米尔西部的勃律国(Bruzha,克什米尔北部)成为唐蕃争夺的焦点。
8世纪初,吐蕃赞普赤德祖赞(704—754年在位)亲政,赤德祖赞重新厘定户籍和赋税制度,改进政治,使吐蕃王朝国势达到极盛。在此时期,吐蕃曾对帕米尔以西的大、小勃律国发起攻势。唐朝驻北庭节度使张孝嵩向皇帝报告时说:“勃律,唐西门。失之,则西方诸国皆堕吐蕃。” 172714年左右,吐蕃强行从小勃律“借道”北上,欲攻安西四镇。如果说此前吐蕃可以从其他道路到达帕米尔以西的话,那么现在吐蕃必须经小勃律才能北上到中亚北部草原,此时,突骑施可汗娑葛被后突厥军队擒杀,突骑施汗国无主,吐蕃急于北上西突厥十姓故地。
中文和藏文史书对吐蕃征服小勃律国的记载较为详细。722年,吐蕃进攻小勃律,夺其九城,小勃律王没谨忙向北庭求救,节度使张孝嵩率兵前往,在小勃律兵的配合下,“大破吐蕃,杀其众数万,复九城”,此战之后,吐蕃不敢西向。
几年之后,以大勃律国为首的帕米尔西南部国家臣属于吐蕃。据《往五天竺国传》记载:“又迦叶弥罗国东北。隔山十五日程。即是大勃律国、杨同国、娑播慈国。此三国并属吐蕃所管。衣着言音人风并别。” 173慧超途经勃律,大约在727年,由此可见, 8世纪20年代末,帕米尔西南一些国家已为吐蕃控制。734年,吐蕃破大勃律,《新唐书》云:“大勃律,或曰布露,直吐蕃西,与小勃律接,西邻北天竺、乌长。地宜郁金,役属吐蕃。”
737年,吐蕃又破小勃律。吐蕃《大事纪年》第88条记载:及至牛年(737),“论·结桑龙(东)则布引兵至小勃律国。冬,赞普牙帐居于扎玛,小勃律王降,前来致礼”;及至龙年(740)夏,“赞普牙帐驻于册布那之昂林。嫁王姐器玛屡与小勃律君(Bru xha rje)为妻”。吐蕃攻下小勃律国以后,以联姻方式拉拢小勃律国王,使“故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贡献不入”。吐蕃重兵驻扎于小勃律,由于从小勃律北上可控制帕米尔南部的东西通道,吐蕃控制其地后不仅威胁着唐朝在中亚的统治,而且阻断了唐朝与中亚及南亚各国的交通,因此,唐朝安西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