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712年以前,争夺突厥斯坦和费尔干纳的战争主要发生在唐朝与吐蕃之间。
657年,唐灭西突厥汗国,确立了对中亚北方草原的统治。建国之初,吐蕃王朝势力仅限于今青藏高原的范围,663年,吐蕃灭吐谷浑之后迅速强大起来,与西突厥人联合将势力伸入中亚东部地区,开始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
665年,西突厥弓月部人“共引吐蕃之兵,以侵于阗”,唐朝令西州都督崔知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将兵救援。670年,吐蕃“入残羁縻十八州,率于阗取龟兹拨换城,于是安西四镇并废”。此后,安西四镇数度易手,直到692年,唐朝武威军总管王孝杰与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联兵破吐蕃,安西四镇的争夺战才告一个段落。唐朝收复安西四镇以后,“以汉兵三万镇守”,加强了西域的戍卫。
安西四镇归唐之后,吐蕃开始操纵西突厥两厢汗国,企图控制西突厥部落的游牧之地。
667年,阿史那步真去世,西突厥十姓无主,由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统帅的两大部落归附吐蕃,吐蕃开始干预唐朝属部西突厥十姓的事务。692年,阿史那元庆在长安被害,长子阿史那俀子逃亡吐蕃。693年,他在吐蕃人的扶持下在碎叶河流域恢复了西突厥汗国。此后,吐蕃与阿史那俀子联合出兵扩大地盘。697年,吐蕃控制了西突厥两厢汗国的西部,即弩失毕部辖境。接着,阿史那俀子的叔父阿史那仆罗与阿悉吉薄露先后接受了吐蕃的册封,成为附蕃西突厥可汗。
8世纪初,吐蕃开始插手拔汗那(今费尔干纳盆地)事务。在唐高宗时,拔汗那国曾遣使朝贡,658年,拔汗那国成为唐朝的属地,唐朝在此设置了休循州都督府,都督府治所设在拔汗那国东部的渴塞城,以突厥族人为都督。为了平衡拔汗那国东、西部之间的关系,唐朝在拔汗那国西部设州刺史一职,由拔汗那国王担任。710年以后,拔汗那国的地理位置对唐朝、阿拉伯和吐蕃三方来说都十分重要了。
阿拉伯人占领河中地区之后,拔汗那国是继续东进的基地;对唐朝来说,拔汗那国取代了吐火罗斯坦成了唐朝的“西大门”;对吐蕃来说,在唐朝加强了于阗的防御之后,拔汗那国是吐蕃进入中亚的交通孔道。
712年以后阿拉伯人开始涉足费尔干纳,并与吐蕃一起对付唐朝。712年,屈底波攻占撒麻耳干城,开始东进锡尔河中上游的拔汗那国。当屈底波逼近拔汗那国境之时,拔汗那地区统治者瓦尔丹·护达采取顽强抵抗的态度,最终战死疆场。此战之后,屈底波夺取了拔汗那的西部地区,吐蕃与阿拉伯人在此操纵拔汗那王的废立。715年11月,阿拉伯人与吐蕃人废除了旧拔汗那王,另立一位名叫阿了达(Aliaota)的人为新王。
吐蕃和阿拉伯人对拔汗那国的入侵和操纵不仅侵犯了唐朝在拔汗那国的宗主权,而且对唐朝的安西四镇及帕米尔地区政权也构成了威胁。唐朝不能容忍阿拉伯人和吐蕃在此地的活动。“715年至750年间,中国之外交与军事活动,常以葱岭为重,盖欲西御大食,南抗谋取中亚诸国之吐蕃,计不能不出此也。” 155拔汗那国王被逐之后,逃往安西都护府治所龟兹求援,当时在此巡视的监察御史张孝嵩对安西节度使吕休璟说:“不救则无以号令西域。” 156
715年,唐朝对阿拉伯和吐蕃联军发起反攻,组织了定远道行军。这次行动兵分两路:一路由北庭大都护阿史那献统率北庭翰海军汉、蕃精锐出北道,渡碎叶川,西数千里,越葱岭,进入拔汗那国;另一路由监察御史张孝嵩领安西兵,出龟兹下数百城,攻入西拔汗那。 157此战之后,吐蕃势力被逐出拔汗那。阿拉伯人也因主帅屈底波被杀而退兵。158在张孝嵩的扶持下,旧王复位。张孝嵩胜利的消息传到了中亚各地,“于是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恐,咸归附” 159。
此后,呼罗珊总督哈拉什率军取道不花剌和撒麻耳干再次围攻拔汗那,拔汗那国王被迫答应缴纳10万迪尔汗和许多奴隶以求和平。然而,一天夜里,“当大多数阿拉伯人还在熟睡之时,拔汗那王率士兵万人对阿拉伯人发起袭击,杀死许多阿拉伯人。阿拉伯主力迅速赶来击退了拔汗那军队,斩其王及随从二千人” 160。
事隔两年,新任呼罗珊总督穆斯里姆(Muslim b. Said al-Kilabi,722—727年执政)出兵攻打东拔汗那国,引发了著名的渴水日之战。724年,穆斯里姆率军渡过锡尔河,包围了东拔汗那国首府渴塞城,阿拉伯军队砍伐果树,大肆蹂躏。突骑施军队“奉(唐朝)诏出征”,阿拉伯人闻讯撤退,沿路受到攻击,他们不得不焚烧辎重,轻装撤退。在抵锡尔河岸之时,道路又被石国和拔汗那人所阻,饥渴的阿拉伯军队夺路而逃,断后部队的指挥官丧命,残兵败将最终从忽毡撤回撒麻耳干。161河中地区各国获得这一消息以后,康、石诸国复归于唐,暂时遏制了阿拉伯东扩的势头。
有学者评价说:“这次灾难在阿拉伯的征服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实际上是阿拉伯人十五年中对河中的最后一次入侵,但更重要的是打击了阿拉伯人的威望。现在作用倒转过来了。从此以后,阿拉伯人发现自己成了防守的一方,并且逐渐地被从阿姆河外的所有地区驱逐出去。” 162直到751年怛逻斯战役以前,唐朝一直牢固地控制着拔汗那国,吐蕃和阿拉伯人不得染指,这一点从以下事件反映出来。
739年,拔汗那王阿悉烂达干曾与石国莫贺咄吐屯协助碛西节度使盖嘉运平定了突骑施汗吐火仙,拔汗那王阿悉烂达干因“助平吐火仙”有功,740年被唐拜为奉化王。此战之后,拔汗那国获得数万“散发之民”,由此政治势力加强。741年,唐朝将其国改为宁远。宁远国地当葱岭北道的要冲,唐朝特加优礼,两国间保持友好关系。744年,唐玄宗赐拔汗那王“窦”姓,又封宗室女为和义公主,下嫁宁远王。
唐朝与吐蕃和突骑施争夺锡尔河以北地区发生在715年至744年之间。
715年吐蕃被唐定远道行军逐出拔汗那国之后,转而进攻安西四镇,这一战争进行了近20年(715—733)。在吐蕃人的积极拉拢下,突骑施人多次参与了吐蕃攻打安西四镇的战争,吐蕃公主嫁给苏禄可汗为可敦,军事合作因双方的和亲得到加强。与此同时,吐蕃继续与阿拉伯人联合,吐蕃与阿拉伯人联军于717年包围了离安西都护府龟兹不远的拨换城。为了保卫安西四镇,唐朝军队与阿拉伯人发生了第一次面对面的战争,此战以阿拉伯、吐蕃、突骑施联军的失败告终。725年,在吐蕃的唆使下,于阗国叛唐。“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胡谋叛,安西副大都护杜暹发兵捕斩之,更为立王。” 163727年,吐蕃攻陷唐朝瓜州,移军西上,与突骑施连兵攻安西。此役,吐蕃人在瓜州掠夺到很多财物,据《赞普传记》一书的记载:“是故,赞普得以获大量财物,民庶、黔首普遍均能穿着唐人上好绢帛矣。” 164729年,“瓜州刺史张守珪率伊、沙等州兵破虏大同军,又信安王祎出陇西,拔石堡城,即之置振武军” 165。此后,“吐蕃兵数败而惧,乃求和亲” 166。 730至733年,唐蕃双方之间使者往来不绝。 733年,唐蕃双方在赤岭(今青海日月山)立碑分界。
解决了吐蕃之后,唐朝开始对付突骑施汗国。734年,唐朝曾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