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5章 危机与决策(1918)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西部战线


进入1918年,战争双方的力量刚好达到平衡。虽然俄国于1917年已经退出战争,但美国(作为参战国)加入了协约国。美国有巨大的潜力,和平时期其部队规模很小,现在正在扩充,到1918年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法国和英国熬过了1917年这筋疲力尽的一年,毫无任何进展且伤亡惨重的西线攻势在国内和前线都引发了厌战情绪。同盟国打败了俄国,使德国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德国迅速把部队从东线调到西线,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攻势,企图在成千上万美国增援部队的到来使协约国占到优势之前,迫使英国和法国屈服,从而取得西线战事的完胜。因此,英军和法军不得不继续发动进攻,并等待大风暴的到来。

1917年年末,德国手中握着王牌,一种选择是与协约国进行严肃谈判,把自己以前在西线占领的领土归还给对方,同时利用谈判带来的和平时机,再去开发从垂死的俄国那里夺取的领土。考虑到大后方面临的严重危机和摇摇欲坠的盟友遇到的问题,这一选择是明智的。可是,德国政府被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有效地把持着,他们做出了另一种选择:采取军事行动。凑巧,他们做出决定的日期是11月11日,恰好是一年后西线停战协定生效之日。德国名为“迈克尔行动”的主要打击目标是英国远征军。如果英国被打败,法国就不得不和解。1918年将是与时间赛跑的一年,德军能在形势对德皇政权不利前取得真正的决定性胜利吗?

兵源危机迫使黑格缩小英军师级规模。因为受到德军佯动的困扰,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以面面俱到,黑格选择部署重兵防守通往英吉利海峡港口的关键地区。毫无疑问,这是正确的决策,但同时也使高夫率领的英军第5集团军由于势单力薄而处于危险之中。当时,黑格还不知道该军已成为德军“迈克尔行动”的主要攻击目标。高夫只有12个步兵师,却守卫着42英里的防线。1918年3月21日凌晨4点40分,将近1万门大炮和迫击炮开始炮轰第5集团军和部分第3集团军的防守阵地。5小时之后,德军第2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组成的“暴风突击队”以压倒性优势的兵力——52个师对英军的26个师,开始发起进攻。英军由于缺乏防御战经验,也是第一次采用纵深防御的办法抵抗德军的进攻,经常把大量的士兵塞到本应轻兵防守的前沿阵地。在大雾的掩护下,加之部分英军士气不高,德军成功地扭转战争僵局,进入运动战。此战德军缴获英军大炮500门,俘虏3.8万人。但是,德军也并非一帆风顺,英军第5集团军的一些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有些目标没有被德军拿下。在高夫的左翼,宾的第3集团军遏制了德军的进攻,使其并无多大收获。

士气与纪律【124】

以21世纪优越的作战条件回过头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人们似乎很难理解当时的军人,在死亡和受伤概率都很高的情况下,他们是怎么应对战场的可怕条件的。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特别可怕之处。所有现代化工业时期的战争,对于前线的士兵来说都是可怕的,人们不应该忘记还有大量的后备部队,他们没有常蹲堑壕或参与作战,但是,他们也一样做出了牺牲。 一战期间,让士兵坚守岗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纪律。简言之,有纪律就是军队,反之则是乌合之众。纪律可以定义为一种行为准则,是训练和教导的结果,用以确保个人和团队服从命令,以形成和保持军队的凝聚力。上级军官可以发出攻击目标的命令,下级部队遵从并执行这些命令,其原因就在于纪律。1917年的俄国“二月革命”之后,部队指挥官的权威遭到破坏,结果大量士兵逃离部队。纪律是在奖励和处罚相结合的情况下建立和巩固起来的,做得对就奖励,违反就惩罚。自古以来,纪律已经成为士兵们打败甚至强于自己的对手的重要因素。人数多而且有勇气、有技能的部队,如果没有纪律把大家约束在一起,让大家服从命令如一人,就会被人数少却军纪严明的部队所战胜。【125】

“一战”的军队兵源依靠新兵储备,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适应了纪律。例如1914年,德国和英国都已经是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19世纪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劳动模式,工厂工人必须服从“工业纪律”,必须服从“无军衔指挥官”的命令,当班时间必须自始至终坚守岗位,必须接受这种“整齐划一的、程序化的、单调乏味的工作”,这与工业化前的工作节奏大不一样。【126】所有工人阶层的士兵(所有部队中,绝大多数士兵都是由这些底层社会的人组成)都习惯于处在社会底层以及底层所代表的一切。对有些士兵而言,军队有好的方面,譬如衣食无忧和战友情谊,这些有助于克服军队生活的负面问题。即便如此,所有军队要负责新兵的基本训练,这种训练有些是令人不愉快的,有些甚至还是残忍的,其目的是打破新兵的自我意识,使他们融入一个可以绝对服从命令的整体。中产阶层的、受过教育的士兵来到部队,发现自己被安排在士兵之列而不是军官,比起工人阶层的士兵,他们就更容易对训练发牢骚,而工人阶层的士兵只是把训练看成是比平常生活更苦点而已。

惩罚的方式因部队而异。多数是比较轻的:取消特权,让违纪者干些苦活或危险的活。英国军队采用“当场惩罚”(Field Punishment)方式,最严厉的惩罚是把违纪者绑在一个固定物上一段时间。尽管这种惩罚备受诟病,但比起传统的鞭刑(印度军队仍在使用这种惩罚),这还算是比较人性的。作为处置紧急情况的措施,俄国军队于1915年又开始使用鞭刑。监禁也是一种选择,但因为它提供了不用蹲堑壕的机会,因此英国军队谨慎使用这种惩罚。

叛乱是最严重的军事犯罪,因为它对军纪构成致命打击,类似的还有逃跑,其危害程度仅次于叛乱。对这两种罪犯,几乎所有部队都执行死刑,其目的有时候纯粹是警示。人们通常认为,整个部队军纪严明,往往比对个人判决的公正性更加重要。确实有某些判决,也许是很多,枪决的是一些精神病伤员。军纪与民事司法两者有不同的目的。德国军队对死刑的使用很谨慎,150例死刑判决中只执行了48例;法国军队中的死刑执行情况不详,因为有些是被就地处决的,就其文件记录来看,枪决人数是600人(2000人被判死刑)。然而在1917年法军叛乱的当天下午就有554人被判死刑,实际执行死刑的人数远远低于这个数字。【127】英国军队依据“军事刑法”对346人执行了枪决,另外有些印度士兵被处死,但是数目不详。澳大利亚政府不允许采用死刑,澳大利亚军人还要遵守英国军法。意大利军队的惩罚是最严酷的,包括“大批杀害”,方法是如果一个部队违反了军法,那么就要通过抽签选中某些人被处死。路易吉•卡尔多纳将军崇尚的大批杀害式惩罚方式被他的继任者阿曼多•迪亚兹将军停止。在1917年“卡波雷托灾难”后,迪亚兹将军却试图恢复这一惩罚方式。“一战”中大约有750名意大利士兵被枪决。

纪律是团结部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确切地说士气非常重要。19世纪军事思想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对“情绪”和“精神”作了区分:“情绪”可以很快变化,取决于个人是否挨饿、受冻或是衣食无忧;“精神”是指忍耐和战斗的意志。士兵或整个部队极有可能会抱怨,但是他们的精神不能动摇。当他们精神崩溃的时候,如1917年俄军的大多数部队那样,以及德军1918年10~11月那样,部队的战斗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