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书籍目录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本书中,亦简称为“一战”)是一个重要事件,或者说是一系列重要事件的集合,很难找到合适的词汇来准确表达“一战”的重要意义。这场战争摧毁了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全称“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在意大利和德国播下了法西斯主义的种子。在这一过程中,英法殖民帝国的势力走向顶峰,与此同时,促使英法殖民帝国在几代人之内就走向灭亡的条件也随之产生。“一战”使数以百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也间接导致了另一场更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一战”也使一些此前受大国控制的民族获得了解放,建立了独立的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爱尔兰等。“一战”加速了美国的崛起,使之成为全球性力量,也使所谓资本主义民主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力量,并与苏联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相抗衡,从而拉开了冷战的序幕。而受到战争的直接影响,英国演变为一个更加彻底的“民主国家”,它希望利用战争来达到其政治目的,结果在“民主世界”里为人所不齿。战争还给文化生活——文学、戏剧、电影、美术以及音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总之,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八月炮火”打响以后,这个世界就彻底改变了。
哈利•帕奇(Harry Patch)是经历过“一战”的最后一位幸存的英国士兵,他于2009年7月去世。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说道,帕奇的离世“把‘一战’中英国的所作所为带入了历史”。【1】从理论上说,这一说法是正确的,但事实上,战争的创伤还在隐隐作痛,人们渴望和平的热情仍旧高涨,1914~1918年的这场战争不可能就这样悄悄地远离人们而成为历史。一百年过去了,对于“一战”的意义,或者说这场战争到底有无意义,人们还在进行着激烈的争论。在纪念“一战”爆发一百周年之际,无数关于战争题材的书籍出版发行,相关题材的电影也被搬上银幕。令一些学者们困惑的是,以前那些仅限于讨论会或学术期刊的学术争论,现在也成了头版新闻。【2】在许多讲英语的国家以及欧洲的一些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似乎仍然如时事新闻一般拥有热度。
政治家、演员以及流行歌手们都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对“一战”的看法。2013年5月,英国《卫报》(Guardian)发表了一封来自一群演员、音乐家、诗人和政治家的来信。信中对英国政府的“一战”纪念活动进行了抨击,称“一战”“远不是‘以战止战’,也不是‘民主的胜利’,而是一场军事灾难,是一场人祸”。【3】该信迅速在某些圈子里传开,被称为“煽情者来信”。《当代历史》(History Today)的编辑保罗•莱(Paul Lay)通过发推文对此信做了回应:“告诉你‘如何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要去请教历史学家,去请教这些‘煽情者’就好。”紧接着他又发了另一条推文:“然后请看凯特•哈德森(Kate Hudson)、布莱恩•伊诺(Brian Eno)和裘德•洛(Jude Law)最近的论文,是关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4】虽然莱的观点有点夸张但是一语中的,因为历史研究与分析是一项高度专业性的工作。与许多其他历史事件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能激发人们公开发表自己观点的热情,但是,许多人的观点认知有限,理解片面。
期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百年纪念能引起人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兴趣(坦白地讲,从人们对一些成见进行回应的规模和激烈程度上可以看出,人们对此并没有足够的兴趣),所以应邀撰写一本关于“一战”的书,对我而言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要用数十万字言简意赅地描述如此宏大的题目,我准备重点写三个方面:首先,重点写有争议的战争起因问题;其次,用最大的篇幅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军事史,我冒昧地把这一主题作为该书的核心部分;第三,我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全面”战争,因此本书最后有一个简单的总结,追溯战争对世界造成的影响。我很清楚,这样的思路就意味着有些话题或者一笔带过,或者略过不表。对话题和资料的取舍,我不得不忍痛割爱。不过,我希望通过叙述事实与分析事实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使读者不仅能对1914~1918年间所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还能认清它们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会发生。
书籍目录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