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8章 Civil War 英国内战(1642—1660)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君主政体始于中世纪,依照贵族、主教和自由民的公意实施统治,世俗契约根植于君主和议会之间,议会投票赞成征税,作为回报,纳税人得到诉冤的权利。在爱德华二世、理查二世和理查三世统治时期,这份契约被打破,于是君主被推翻,但君主政体继续存在。在17世纪,君主政体也被推翻了。一位都铎家族的国王自封为教会元首,一位斯图亚特家族的国王主张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甚至亨利八世也获得议会批准他实行专政。正如大家所认为的,真实的英格兰革命是国王反对议会的革命,而不是议会反对国王的革命。

1642年夏天,这种分歧不仅使国王和议会分离,也使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分离,北部和南部分离,甚至还分离了父亲和儿子。威尔特郡利迪亚德村(LydiardTregoze)圣约翰之墓记录了一个分离的家庭,家中三个儿子为国王而死,两个儿子为议会而活。时至今日,人们仍互相询问:“你支持马斯顿荒原战役(the battleof Marston Moor)的哪一方?”议会圆颅党(因头发很短得名)和国王骑士党这个隐喻指的便是理性主义民主和对权威的依恋之间的矛盾。

从一开始,议会就拥有后勤的保障。议会拥有税收、海港和伦敦城,并得到了进步思想、约翰•弥尔顿和人权的支撑。然而这些并不能保证议会一定取胜。英国人对君主怀有感情,不管发生了什么问题,他们都不愿看到国王被打败。他们对篡位夺权怀有根深蒂固的恐惧之情。

1642年10月,第一场战役在沃里克郡埃季山(Edgehill)打响,双方都紧张不已。保皇党旗手埃德蒙•弗尼爵士(Sir Edmund Verney)曾是议会成员,但他仍效忠于国王。战役结束后,他的尸体被发现,僵硬的手里还紧紧握着王旗。皇家骑兵的指挥官是雄赳赳的鲁伯特王子(Prince Rupert),他是国王的外甥,时年22岁。他率军击退议会军人马,并继续追击,但皇家骑兵团没有重新部署,因此追击毫无章法。保皇党步兵由于指挥选用不当(选用了林赛伯爵,后受伤被俘),使得毫无战场经验的国王陷入了困境,直到鲁伯特王子返回救援才得以脱险。埃吉山一战双方胜负难分。议会军将领埃塞克斯伯爵返回伦敦,国王未能追上他,被迫放弃进攻伦敦。查理一世退回牛津,他想在牛津郡基督教堂设立朝廷。在内战接下来剩余时间内,此处便是他的首府。

在北部的约克郡,鲁伯特王子的骑兵队压制住了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Sir Thomas Fairfax)所领导的圆颅党人。1643年年中,国王自信地组织人马,打算新年时从南面、西面和西南方向三面包抄伦敦。伦敦方面害怕打持久战,尤其是对付一个他们曾公开表示尊敬的国王。下议院行事小心,只称国王是被手下蒙蔽了,不过他们对王后就没这么宽容了。大多数人认为,1643年为数不多的几场战争只是双方力量的试探,为了逼迫国王接受新的政治格局。一些县镇和城市在战争期间置身事外。考文垂不肯放国王进城,除非他不带一兵一卒,不过考文垂后来明确倒向议会,还被用来关押保皇党犯人[这很可能是“被送往考文垂”(being sent to Coventry)这句俗语的出处,意即“拒绝与之合作”]。议会派主要领导人皮姆此时打出了苏格兰这张牌。1643年8月,在经过漫长的协商之后,爱丁堡方面派出1.8万名步兵和3000名骑兵南下,条件是议会同意在英格兰废除不得人心的主教。苏格兰军队参战后,每个月的补贴金是3.1万英镑。皮姆不久后去世。1644年夏天,这支唯利是图的苏格兰军队南下,在约克城外和圆颅党人会师。后来他们又得到一支东安格利亚骑兵的增援,这支骑兵的首领是剑桥郡一位级别稍低的议员,他就是 奥利弗•克伦威尔注23。1644年7月2日傍晚时分,他们在约克城外的马斯顿荒原上围攻鲁伯特王子的军队。克伦威尔手下训练有素的“铁甲军”(Ironsides)进攻鲁伯特王子的骑兵。在这场内战最大规模的战役中,克伦威尔和苏格兰军队在兵力上超过鲁伯特王子,他们毫不留情。3000名保皇党士兵在战场上丧命。克伦威尔声称“上帝使他们倒在我们的刀下”。战争陷入白热化。



奥利弗•克伦威尔,“愤怒的天火”(Angry heaven’s flame),他特意嘱咐画师将他脸上的那颗疣描绘出来。

马斯顿荒原一役使国王失去了英格兰北部以及东海岸各港口。鲁伯特王子向南撤回什鲁斯伯里(Shrewsbury)和查尔斯(Charles),迫于埃塞克斯伯爵的穷追不舍,他又逃往伍斯特。经过一系列军力调动和反击,保皇党在英格兰西南部夺得一席之地,甚至还在康沃尔郡逼得议会军投降。1644年10月,在纽伯里(Newbury),另一位议会军首领曼彻斯特伯爵在克伦威尔的支持下同国王交战。由于曼彻斯特伯爵指挥不力,两军未能分出胜负,国王撤回牛津郡。克伦威尔勃然大怒,他骑马去伦敦向议会抱怨两位贵族将领埃塞克斯伯爵和曼彻斯特伯爵指挥不力。他声称自己“希望活到英格兰没有贵族的那一天”。下议院解除了两位将领的职务,换上了谦逊却专业的费尔法克斯爵士。议会接受了克伦威尔的提议,他提出组建新模范军(New Model Army),这支军队由骑兵、步兵和炮兵组成,个个经过精挑细选,有军饷可领,克伦威尔负责指挥骑兵。此时,英格兰的军队都渴望回家。而这支新模范军则渴望上战场。

克伦威尔这时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很快驰骋疆场,所向披靡。他身材魁梧,在宗教方面属于独立派,他不苟言笑,生性坦率。他令肖像画师“不用掩饰任何缺点”,如实作画。他是天主教徒、主教和清教极端主义者的敌人。如他所说,他手底下的人并不是为了发财,而是视“公众福祉为其最终目的”。他被誉为“上帝的英国人”(God’s Englishman),自认为是造物主派来拯救英格兰摆脱迷信思想的使者。他的支持者包括弥尔顿和安德鲁•马维尔(Andrew Marvell),马维尔称他为“愤怒天堂的火焰”(angry heaven’s flame)。有时候,人们很难将克伦威尔的神圣使命概念和他所反对的斯图亚特家族的神赋君权区分开来。

1644年冬天,议会新招募的军队一直在操练,为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做准备。1645年6月,决战在北安普敦郡纳斯比(Naseby)展开。鲁伯特王子所指挥的皇家骑兵依然迅猛,但皇家步兵相比之下就差得多了,被铁甲军打得七零八落。战况异常激烈,查理一世在众人阻拦下才没有亲自冲上去。他躲过了这场大屠杀,不过纳斯比战役之后查理一世一蹶不振。国王逃走3个月后,布里斯托尔沦陷,查理一世在牛津郡被围困。第二年,他乔装出现在纽瓦克外的苏格兰军营,他以为苏格兰人仍是自己的同胞,于是来此寻求庇护。他公开了自己写给王后的书信,但于事无补,他在信中请求爱尔兰或法国派兵援助,作为回报,他会使英格兰回归罗马教廷。苏格兰人就国王的价码同议会讨价还价长达大半年时间,最后将国王交给费尔法克斯爵士,然后返回英格兰。



马斯顿荒原战役是英国内战中的关键战役,战况相当激烈。图中表现的是克伦威尔抵达战场,而国王失去了苏格兰的援助。

1647年2月,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