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宣传员”之称的历史学家内尼厄斯(Nennius)和有“20世纪幻想家”之称的蒙茅斯的杰弗里(Geoffreyof Monmouth)所描绘的亚瑟王,而亚瑟王是大部分北欧骑士文化意象内容的源头。托马斯•马洛礼(Thomas Malory)也据此在15世纪写出了《亚瑟王之死》(Morte d’Arthur)这本畅销书。马洛礼之后,又有19世纪的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Tennyson)、拉斐尔前派、好莱坞和“圣杯”(Holy Grail),这些创作者根据猜想创造出一个存在于撒克逊人到来之前的神秘王国卡米洛特(Camelot)、一位叫梅林(Merlin)的术士,还有许多侠义之行、伤心往事和悲剧。不列颠人、撒克逊人、诺曼人和都铎王朝人都声称亚瑟王是自己的祖先,那段纯净而恢宏的历史仿佛具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吸引力。
即便吉尔达斯笔下的这段和平时期确实存在过,这段时期也并没有持续多久。6世纪末,撒克逊人已在塞文河畔定居,一名叫布诺(Beuno)的威尔士圣徒报告说“听见河对岸传来口音奇怪的人说话的声音”。他担心这些人有一天会“占领此地,将此地收归囊中”。当撒克逊人最终占领汇入北海大峡谷的河流时,不列颠人正忙着占领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康沃尔、坎布里亚(Cumbria)以及苏格兰边境的古北地区。凯尔特语此时被一分为二,分别是戈伊德尔语(包括爱尔兰语、苏格兰盖尔语和马恩岛语)和布立吞语(包括坎伯兰语、威尔士语和康沃尔语)。此时或更早,出现了从康沃尔出发,跨越英吉利海峡,向法国阿莫里凯(Armorica)迁移的行为。因此,先前由罗马统治的不列颠人变成了法国布列塔尼人(Brittany),他们的语言称为布列塔尼语,这种语言和当代威尔士语同宗同源。
7世纪末,撒克逊人在早期国王的统治下不断汇聚壮大。第一位便是英武不凡的肯特国王艾塞尔伯特(Ethelbert),他的统治时间从580年开始,直到他616年去世。艾塞尔伯特国王是一名异教徒,他迎娶了法王克洛维斯国王(King Clovis)的孙女贝莎(Bertha)公主,从而巩固了和海峡对岸的法兰克人的联盟,不过这桩婚事的附加条件是法国公主婚后保留基督教信仰。贝莎公主带来了自己的牧师,据说他们在坎特伯雷圣马丁古老的罗马教堂中举行了礼拜活动。或许正因为此,教皇格列高利一世(Pope Gregory,540—604)后来才派圣•奥古斯丁率传教团前来肯特。
英国人对撒克逊人的扩张进行了断断续续的抵抗。位于萨摩赛特的南凯德伯里被认为是一处古老的英国堡垒,传说跟亚瑟王有关。
与此同时,在北方,诺森布里亚(Northumbria)在一位伟大勇士的领导下团结起来,这位勇士便是伯尼西亚(Bernicia,593—616)国王艾塞弗里斯(Ethelfrith),他后来在撒克逊人定居地修筑防御工事对抗不列颠人的反抗活动。位于不列颠北方的葛德丁部落可能以爱丁堡山地地区为根据地,该部落的活动被一名叫阿纽林(Aneurin)的吟游诗人写进了《葛德丁》(TheGododdin)一书,这是不列颠文学(与英格兰文学相对应)的首部伟大作品。据作者记载,一支由300名战士组成的军队在首领米尼道格(Mynyddog)的带领下向南行进,时间大约是600年,他们在约克郡卡特瑞克(Catterick)附近遭遇了艾塞弗里斯。阿纽林描写了其中一名不列颠士兵:
也许几年之后便是一条男子汉,
朝气蓬勃,勇猛过人……
还未娶妻,
已赴沙场
还未入土,
已成乌鸦盘中餐。
葛德丁部落几乎全军覆没,只有阿纽林幸免于难,逃出来给我们讲述了这个故事。他的这首诗歌见于中世纪威尔士语手抄本,不过学者们认为原稿是用不列颠北方部落所用的坎布里亚语写成的,这种语言和威尔士语很相似(这么说来,现今爱丁堡机场用盖尔语写成的指示牌应该用威尔士语写才对)。
对不列颠人而言,更大的灾祸接踵而来。达尔里亚达(Dalriada)是一个横跨爱尔兰海的王国,横亘于阿盖尔(Argyll)和安特里姆(Antrim)之间。603年,达尔里亚达王国派出一支由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组成的军队,与前面提到的艾塞弗里斯国王打响了德格沙斯坦(Degsastan)之役,有人认为战场就在罗克斯堡(Roxburgh)附近。诺森布里亚王国又一次打了胜仗。国王艾塞弗里斯随后挥军南下,沿着西海岸去寻衅威尔士人。615年,艾塞弗里斯在古罗马小城切斯特(Chester)附近与1200名威尔士基督教僧侣打了一场遭遇战,因僧侣们“祈祷抗命”而将他们屠杀殆尽。之后,国王艾塞弗里斯领军继续前进,又打败了威尔士大军,将疆域扩展到迪河沿岸。一个世纪后,身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比德认为,艾塞弗里斯国王是诺森布里亚王国的真正创始人,认为他“比以往任何一位英格兰伟人都更加沉重地打击了不列颠人,到了能与以色列首位国王扫罗相媲美的地步,只不过有一点,他对真正的宗教一无所知”。
撒克逊人统治的英格兰疆域开始初步形成,南至哈德良长城,东至塞文河和德文郡边境。一些古不列颠人可能幸存下来,生活在潘宁高地(Pennine uplands)以及约克郡(于627年被占领)西部的艾尔麦特(Elmet)等地。不过周围的英格
兰绝对称不上是一个国家,因为没有官方机构、国王或教会接替先前罗马人的治理。撒克逊军队首领统治着人民,而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凯尔特人认为这些军事首领是四处烧杀抢掠、没文化的异教徒。撒克逊人来自低地地区,而不是高地地区,他们惯于征战及在北欧辽阔的平原地区耕作。他们会砍树,会用犁头在冲积平原土壤上深耕细作,然而一到海拔较高的地区,他们就无计可施了。高地地区的土地比较贫瘠,不列颠人也没那么好对付。在向东行进的过程中,撒克逊人征服的热情似乎渐渐消散。
撒克逊人来自于农耕文化,喜爱英国东部肥沃的冲击土壤。图中是11世纪描绘8月收获场景的日历。
撒克逊人一向忠于家庭、乡土和宗族,这份忠诚体现在一句盎格鲁—撒克逊短语“亲戚朋友”(kith and kin)中,该短语从“有教养的(因而相对就有‘没教养的’)和熟悉的”(couth and known)这句话衍生而来。他们生活的中心不是某位遥远的国王或某个朝廷,而是坐落在每片居住地中央地带的公所,众多自由农民(最低阶层的自由民)在该公所发誓效忠于他们的领主。这些农民的长老或郡主以及乡绅拥有军队,负责保卫乡民的生命安全和土地,并由此受乡民爱戴。撒克逊人所发的誓言将他们与同一血缘的亲属和一起耕作的其他乡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契约式的“权力准许”做法与古代的不列颠部落文化和诺曼人的公爵权威截然不同,后世的法律制定者认为这是“自古以来的惯例”。这种做法后来发展成为派公民代表参加国王召开的“贤人会议”(Witengemot),这是议会最原始的前身。在维多利亚时期的浪漫主义者看来,这一切皆是撒克逊人对希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