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公元410年,腹背受敌的罗马皇帝霍诺里乌斯(Honorius)派人向 不列颠尼亚省注1的罗马殖民者送去一封信。这些殖民者此时已经失去了罗马军队的保护。这些军队为了保卫罗马帝国在过去半个世纪内被迫撤出不列颠尼亚省,于是殖民者写信恳请罗马方面派援兵对抗撒克逊人来自北海方向的进攻。但罗马皇帝此时正被西哥特人(Visigoths)包围,因此一块远离已知世界的偏远殖民地并没有多大战略意义。地中海兴盛千年的文明正在走向衰落。自顾不暇的霍诺里乌斯便写信建议这些殖民者“采取措施保卫自己”。
在不列颠群岛,公元5至6世纪是极其黑暗的时期。铁器时代的凯尔特人,即所谓的古不列颠人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00年之间从欧洲大陆迁移而来,在公元3世纪时与罗马侵略者通婚。但后来罗马军队的撤退使他们毫无自我防卫或保护己方别墅、寺庙和戏院等罗马遗产的能力。他们曾请求罗马方面派兵打击这些袭击者,在遭到罗马方面的拒绝后,对这些侵略者更是毫无反抗之力。
日耳曼族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强行在不列颠群岛东海岸定居下来,英格兰由此而生。
图中是萨福克郡萨顿胡(Sutton Hoo)古迹发现的武士头盔,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这些新的侵略者从哪里来?探寻“英格兰诞生”问题的历史学家很快就陷入了争议。关于不列颠群岛东半部此时发生了什么,存在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向南朝法国进发的日耳曼部落遭到了克洛维斯国王领导下的法兰克人的阻击,只好从北海绕道,来到不列颠群岛。他们的侵略之举,也许还得到了已在大不列颠居留的罗马雇佣兵的协助,这在本质上是种族灭绝。他们残杀或彻底征服了英格兰东部的土著不列颠部落,譬如爱西尼人(Iceni)和特里诺凡帝人(Trinovantes),并抹杀了这些部落的文化。这种论点得到了少数当时幸免于难的目击者的支持。同时代的唯一资料来源于6世纪的一名威尔士(或西国)僧侣,名叫吉尔达斯(Gildas)。他用生动的语言记述了当时的侵略惨状:“毫无虔诚之心的人……在着火之后并未停止,直到几乎整个岛屿陷入火海,大火伸着野蛮而血红的舌头在西部海岸肆虐”。他引述了5世纪一份名为《不列颠的呻吟》(theGroan of the British)的文件里的话,这份文件描述了失去罗马保护后的古不列颠人的惨状:“野蛮人把我们赶往海边,可海水又迫使我们回到野蛮人那边。”7世纪后期,有“英国历史之父”之称的比德(Venerable Bede,540—604)在其著作《英吉利教会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一书中对上述种族灭绝的论点表示认可。他在书中提到了盎格鲁人的大肆侵略行为,这些盎格鲁人甚至抛弃了自己的日耳曼聚居地。在此之前的不列颠文化几乎全部被摧毁,古不列颠语言(即布立吞语言)和罗马基督教就这样在不列颠群岛上消失了。而未被大火夷为平地的所谓的罗马—大不列颠别墅和城镇也走向衰败。
另一种说法认为,当时不列颠并没有遭到外来侵略,而是内部扩张。此时日耳曼人和比利时人早就在大不列颠东部地区定居,他们经常同北海沿岸的人进行贸易,有时也向后者发动攻击。最新考古学DNA研究证实了不列颠群岛附近海域是通航“领域”的观点,而内陆则形成了一个较为牢固的屏障。因此罗马撤退时期的大不列颠群岛文化被一分为二,一个是日耳曼部落居住数百年之久的北海海岸,另一个是语言和文化方面属于凯尔特式的爱尔兰海和大西洋海岸。这种说法认为当时英格兰东部的“古不列颠人”或凯尔特人寥寥无几,因此也没有什么好铲除的。这解释了少量布立吞语(Brythonic Language)痕迹和地名存在的原因,但却不能解释海外侵略和凯尔特人狂热信仰唯一上帝等说法。
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论点,恐怕只有一种结论可以说得通,那就是两种说法各自有其正确的内容。罗马人离开后,日耳曼定居者才一波波到来,加入到了原有的日耳曼定居者中。
不管怎样,很明显,在5至6世纪期间,一个在语言和社会方面与欧洲大陆一脉相承的部族势不可当地越过罗马不列颠尼亚省,朝西进发,土著不列颠人无力还击。比德认为,这场西进运动的参与者有朱特人(Jutes)、弗里斯人(Frisians)、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Saeson、Sassenach和Sawsnek分别是古威尔士语、盖尔语和康沃尔语中对英格兰人的称谓。大约公元450年,亨吉斯特(Hengist)和霍萨(Horsa)兄弟领导下的朱特人来到肯特,势力扩展到怀特岛(Isle of Wight),他们曾被罗马—不列颠统治者沃蒂根(Vortigern)聘为雇佣兵。与此同时,来自德国最北边与丹麦毗邻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角度”(angle)的盎格鲁人也到达,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东盎格里亚,并最终命名了英格兰。来自德国北部的撒克逊人在南海岸定居下来,足迹遍布泰晤士河流域,形成了现今称为埃塞克斯(Essex,意即东撒克逊)、米德尔塞克斯(Middlesex)、韦塞克斯(Wessex)和苏塞克斯(Sussex)的疆土。这些人被称为撒克逊人,他们的语言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语。认为侵略发生的学者坚称异教徒的撒克逊人抹去了罗马基督教的一切痕迹。相比之下,此时的威尔士人正在经历“圣徒辈出”的基督教时代。许多威尔士教堂都是6世纪,甚至是5世纪建立的,大不列颠最古老的大教堂位于威尔士班格尔(Bangor),是戴尼奥尔(Deiniol)于525年创办的。几乎在同一时间,圣派特罗克(St Petroc)在英格兰的康沃尔郡(Cornwall)传教,而圣卡隆巴(St Columba)正从爱尔兰前往爱奥那岛(Iona Island),并于563年左右在那里建立了一所修道院。
吉尔达斯不仅记述了撒克逊人对古不列颠人所造成的痛苦,还记述了古不列颠人的抵抗之举。6世纪40年代,他用笔记录了和平时期自己在塞文谷(Severn valley)生活的经历,当时撒克逊人的侵略活动在英国西部陷入停顿状态。他将此归功于一位不列颠领袖,这位领袖于5、6世纪之交时在一个叫巴顿山(Mount Badon)的地方大败撒克逊人,此地可能位于萨默塞特郡(Somerset)南凯德伯里(SouthCadbury)堡垒附近。吉尔达斯只提到一位指挥官的名字,那便是安普罗修斯•安布罗修斯(Ambrosius Aureliannus),他生于5世纪末,是罗马人与不列颠人的混血儿,他“在战场上有赢有输”。他的绰号可能是“大熊”,因为他身上所披战袍是用熊皮制作的。熊在凯尔特语中有“长胡子的男子”(artos)之意。
作为异教徒的撒克逊人最初驱赶了由罗马传到英国的基督教。图中是一幅12世纪的手稿,描绘的是撒克逊人的神—沃登,周围都是他的后裔。
在黑暗中的这一抹闪光是最接近“亚瑟王”(Arthur)传说的一段历史。基于这段历史,衍生出了一个恢宏的传说。正是从吉尔达斯的笔下,才衍生出后来有“9世纪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