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节 西突厥与东罗马帝国的关系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书籍目录




在西突厥汗国与萨珊波斯关系破裂以前,突厥人与东罗马人没有直接的联系。此后,西突厥汗国开始寻求与东罗马帝国的联系,揭开了两国外交的序幕。

在汉籍中,东罗马帝国被称为“拂菻”,波斯语将罗马(Rum)读成Hrom,中亚粟特人将Hrom读为From,汉语“拂菻”可能是由粟特语From转写的。476年,罗马帝国西部为蛮族所灭,东部帝国继续存在了近1000年(1453年灭亡),史称东罗马帝国,因其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旧址,故又称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最初是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属地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南高加索的一部分。在6世纪初,东罗马帝国东部邻国萨珊波斯国力强盛起来,夺取了东罗马帝国在北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的一些领地。527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继位,他在位期间(527—565)力图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辉煌,开始进行收复国土的战争,于是,拉开了百年之久的罗马波斯之战(527—628)。西突厥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开始与东罗马帝国的交往。

西突厥人与萨珊波斯关系破裂以后,曾以突厥使团团长身份出使波斯的粟特商人马尼亚克劝说室点密与罗马人建立联系。就在突波关系破裂的当年,由马尼亚克率领的西突厥使团携带着价值巨万的丝货前往东罗马帝国,使者们还带着一封室点密给东罗马皇帝的国书,书中表达了向东罗马皇帝的致敬。

东罗马皇帝查士丁二世(Justin II,565—578年在位)接见马尼亚克使团,接受了礼物和国书,并详细询问突厥国的情况和突厥人的风土人情。从接见的情况来看,东罗马皇帝对与突厥人缔结友好关系很感兴趣。马尼亚克一行于569年8月动身回国,查士丁二世派西里西亚人蔡马库斯随行回访。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使者往返不断。其间,除达头可汗继位时双方发生过短暂的冲突外,两国之间基本上保持着友好交往。

西突厥可汗室点密在西突厥汗庭所在地爱克塔山(今新疆和静县裕勒都斯)热情接待了初次到访的东罗马使者蔡马库斯。据弥南德记,蔡马库斯一行抵达可汗汗庭时,室点密可汗即刻接见了他们,详细询问了情况。“迎礼完后,设大宴款待之。在帐中欢乐数日。帐的四周,垂持各色丝物。……宴会后,到专为使者设的寓所安歇。……次日又举宴,痛饮欢谈而散。再次日,又在某帐内设宴……”以后,室点密携带蔡马库斯及随从出征波斯,行至怛逻斯,遇波斯使者前来访问,于是,又在怛逻斯设宴招待蔡马库斯和波斯使者,命波斯使者与东罗马使者同桌而席,并让东罗马使者坐上位。在此,蔡马库斯踏上了回国的旅途。临走,可汗又厚赠予他,送一位黠戛斯(Kherkhis?)族美女,并派遣突厥人塔格马和马尼亚克之子随蔡马库斯回访东罗马。140

据弥南德记载,蔡马库斯一行返回东罗马帝国的西行路线是:渡欧克河,复经长途而抵大湖。蔡马库斯休整三日,派佐治先归,报告皇帝,访突厥使者已归。佐治与突厥人十二名,经沙漠无水地区,取捷径向拜占庭而行。蔡马库斯沿湖沙岸行十二日,通过艰险地区,来到亦克河,又到得嶷黑河。然后经沼泽地,到阿得拉河,再往前到达乌苟尔国。土人告之,有四千波斯人埋伏在柯彭河道中,要捕罗马使者。蔡马库斯设法,逃到阿兰国参见酋长,之后达发锡斯城,后又到特拉比松(Trapezus)城,由此乘船至君士坦丁堡。在以上地名中,如今可以确定的是:亦克河为恩巴(Emba)河,得嶷黑河为里海,阿得拉河为伏尔加河。由此推测,蔡马库斯一行经里海北岸而行,过恩巴河、乌拉尔河、伏尔加河以后,从高加索中部到达黑海岸边,再乘船到君士坦丁堡。也就是说,西突厥与东罗马之交通大致是先走欧亚草原之路,即由天山北路,经里海北岸、南俄草原,然后,南行至巴尔干地区,这是西突厥与东罗马交通的主要通道。蔡马库斯一行于571年秋到达君士坦丁堡。

此后,两国之间多次互派使者。据《希腊史》(残卷)记载,以后访问西突厥汗国的东罗马使者有:攸提奇俄斯(Eutychios)、瓦伦丁(Valentin)、赫洛店(Hérodien)、西里西亚人保罗(Paul)。141但是,到东罗马的西突厥使者只有阿拉克斯塔一人被记载下来。

最初,两国使者谈论的内容集中于贸易,丝绸贸易是主题。西突厥统治者极力为中亚商人寻找与西方直接贸易的途径,这一目标在波斯不仅未能实现,而且还导致了两国关系的破裂。熟悉东西方贸易的粟特商人知道,波斯转手丝绸贸易的西方买主主要是罗马人,马尼亚克曾对西突厥统治者说:“为了突厥人的利益,可与罗马人联合。罗马人用丝比其他国家都多,可将丝货市场移往罗马。” 142可见,西突厥汗国与东罗马帝国联系之初衷就是为了商业利益。

东罗马皇帝对与西突厥人感兴趣的原因最初也是为了丝绸,据6世纪末的拜占庭史家塞奥凡尼斯记载,当马尼亚克首次访问东罗马之际,查士丁二世特地向来访者展示了东罗马帝国能够育蚕和生产丝绸,突厥使者对此感到非常吃惊。143在突厥使者首次来访之时,皇帝就谈到东罗马的丝绸生产情况,可见,他对此物甚为关心。丝绸在东罗马帝国的重要不仅是消费者所需,而且关系到君士坦丁堡丝织业的发展。以往东罗马丝织业的原料是将经中亚和波斯转到罗马的丝织品分解成丝,将丝再织成薄丝绸或锦缎。为了获得中国之丝,东罗马人曾以各种方式企图打破萨珊波斯对丝绸的垄断。在突厥使者初次来访之时,东罗马人获得育蚕法才十多年的时间,生丝的生产远远不能满足东罗马丝织业的需求。这种需求甚至在数世纪中,仍是东罗马帝国与中亚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144

双方往来之初的贸易情况还可以从弥南德的记载中反映出来。在蔡马库斯访问结束返国之时,行至高加索北阿兰人的居地,阿兰人来告,有波斯人已在东罗马使者返回途中设下埋伏,准备截击他们。于是,蔡马库斯遣十名运输工携丝绸经原路而行,以迷惑波斯人。 145由此可知,随使者而行的还有运输丝绸的商队。从西突厥汗国派往东罗马使团的阵容庞大(576年,随瓦伦丁返回的突厥使者就有106人)以及携带货物之巨,都反映了贸易在两国交往中的突出地位。

两国交往中的贸易意向也可从西突厥汗国的积极态度中反映出来。“突厥诸部及邻国,知东罗马使者来访,在其归国时,有突厥使者伴行。地方酋长请求室点密许其派人前往罗马,可汗答应了。其他部在要求时,只许柯力亚忒(Choliatæ)部派人随去,其余部落一概不准。” 146

两国发动对波斯的战争,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便利两国的直接贸易。在两国使者往返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能在波斯境内自由贸易,是粟特商人梦寐以求的。在628年波斯内乱之后,估计西突厥汗国境内的商人已经能够在波斯境内自由贸易。因为,此后不再见到大批使者往返东罗马的记载。

随着两国贸易往来的发展,两国之间逐渐发展了政治关系。西突厥汗国在与波斯断交之后的50多年中,与波斯进行过几次战争,572—590年间,东罗马与萨珊波斯之间重开战事。在这种形势下,来往于两国之间的使者们担负着促成两国缔结反波斯同盟的政治任务。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书籍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