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婢的现象,但是,奴隶在突厥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仍未占据主导。因此,突厥汗国是否是奴隶制社会的问题,学术界尚无定论。
突厥汗国建立以后,封建因素在突厥汗国中得到迅速发展。游牧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牧场,史记突厥各部虽迁徙无常,而各有地分(即份地,游牧地段),总属于可汗。突厥可汗用武力占领了广阔的牧场,随即把它分封给突厥贵族,首先是分给可汗的子弟,他们再把牧场分给亲信和宗人,大小领主在汗国内形成递相从属的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是由领主所控制“地分”决定的。突厥可汗分封牧场的具体情况,在沙钵略可汗统治时期(581—587)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在突厥汗国内,社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是牧民。牧民包括突厥族和汗国内其他铁勒族各部落的牧民,突厥族的牧民不多,主要是铁勒族各部的牧民。领主通过对牧场的占有控制着广大的牧民,牧民由于使用牧场而依附于领主,向其交纳赋税、当兵服役。这是突厥社会内部存在的封建因素。
突厥汗国封建因素的发展受到了外界的影响,主要是中原诸王朝的影响。突厥汗国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征服战争,占据了亚洲三大草原,即蒙古草原、天山草原和哈萨克草原,在草原周边的定居政权都处于文明程度较高的封建社会,突厥社会受到了周边文明的同化,封建因素得以迅速发展。
在西突厥汗国统治时期,昭武九姓胡诸国盛行以男系为主宰的父系小家庭制度,父名至关重要。从穆格山文书中,反映出中亚这一时期重视父系家世,祖父以上就不计了。粟特人在契约落名之处,皆冠以某某之子,如订于707或708年的买地契约(文书B—8号)中,买卖双方和四位证人的署名,均按某某是某某之子的格式。粟特法律文书如此重视当事人的父系血统,说明九姓胡家庭是以父权制为基础的。这与粟特人的经济生活有相当大的关系,粟特男子在成年以后,因独立经商谋生而与其父母、兄弟分居,因此,必须注明父系。
尽管如此,在粟特社会中母权制和奴隶社会的因素仍然残存着。母权制在九姓胡政治生活中的反映如:安国国王笃萨波提遣使上贡表时,妻可敦也一同列名进奉。 59再从考古资料来看,在编号为1482和1484的两枚粟特铜币上,正面镌刻着国王、可敦并列的头像。 60这些事例都反映出粟特人家庭在8世纪仍然保留着母权制的遗迹。
6世纪,粟特人的社会中存在着被奴役的等级:贱民和奴隶。专业丧事者为贱民,他们别居城外。奴隶在粟特社会中被称为奴(βntk)、婢(δ’yh)。穆格山粟特文书第3、4号反映出奴隶的来源有以下几种:以身抵债的债奴(N’pk),债奴的存在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奴隶是可以买卖的。除债奴外,奴隶来源还有战俘(Wn’k)、托庇于人的附庸(Ypδ),以及家生奴。61家生奴的存在表明奴隶身份是世袭的。在昭武九姓国中,奴隶在社会结构中所占比例还无材料说明,但是,从粟特经济活动来看,奴隶的劳动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
居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昭武九姓国以农业经济为主,盛产水果,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粟弋国……出众果,其土水美,故葡萄酒特有名焉。”农产品特产中首推水果,其中最著名的有金桃、银桃、葡萄。647年,康国对唐朝的贡献中,有黄桃,“大如鹅卵,其色如金,亦呼为金桃”。畜牧产品首推马匹。
粟特地区有名的手工业是酿酒业,特别是葡萄酒。晋代人张华在《博物志》中记载:“西域有葡萄酒,积年不败。彼俗云:可至十年,饮之醉弥月(日)乃解。”这一时期,中亚已经成为葡萄酒生产基地。7至8世纪的葡萄酒坊遗址在中亚分布广泛,已在片治肯特、花剌子模和塔什干等地发现。在片治肯特遗城的郊区遗址中发现了一土堆,是为酒槽,可储葡萄汁1400公升—1450公升。1979年,在东曹国(苏对沙那)境内发掘出一处酒坊,位于小丘之上,有管道连接酒槽,容器陶钵也同时出土。除了考古遗迹外,文献记载也可证实中亚酿酒业的发达。
昭武九姓国中,有专门从事铁器、陶器、金银器制作的工匠。在今片治肯特附近的米国都城遗址中,可以看到铁器铺和玻璃作坊。武器制作是粟特手工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粟特人制造的甲胄直到中世纪末期仍然享有盛名。718年,他们以锁子甲作为礼物献给唐玄宗。
6至7世纪,粟特地区建筑业也很发达。据记载,此时粟特大小城邦星罗棋布,号称“千城之国”。所谓千城,是把一些小堡也包括在内,如康国有大城三十,小堡三百;安国有大城四十,小堡千余。城市的规模一般是可居住7至8万人口,据《唐会要》记载,史国“自隋以来,国渐强盛,乃创置乞史城,都邑二万余家”。以每家5口计,已达到10万人。
城市的布局可从米国都城遗址反映出来。城市一般分为四部分:一是内城。米国都城内城的面积约14公顷,四周围筑城墙,内城35%为住宅区,以平房为主,也有少数双层楼,城中心立神祠两座,出土陶片上残存一些供养人名字。此外,内城还建有一个大粮仓。二是城堡。城堡与内城的护墙相连,面积大约1公顷,其中有居室和碉堡。三是墓地。米国都城的墓地位于城南和西南,占地面积大约10公顷,其中,发现了50多座墓,每座占地4平方米—5平方米,呈单穴或双穴,存放陶质骨瓮。四是郊区。米国都城的郊区位于内城东面和东南,比内城面积大两倍。 62
米国都城建筑遗址还反映了粟特地区房屋为土木结构,流行平顶型建筑。杜环的《经行记》记:“从此(拔汗那)至西海,尽居土室。夯土而建的住房,仍有木柱和门楣。”房屋内部多以壁画装饰,杜环描述末禄国(穆国)的居室说:“墙宇高厚,市廛平正,木既雕刻,土亦绘画。”民居的壁画简朴,宫殿和寺院的壁画则富丽堂皇。从3、4号遗址的住宅情况来看,宽敞的住房一般有厅堂,与门相对的厅堂正壁有壁画装饰。在昭武九姓国中,炉灶在居室中地位突出,有三种形制:火塘、地灶和壁炉。
昭武九姓国居民中以经商者居多,据《大唐西域记》记,大约有一半人经商,“力田逐利者杂半矣”。从米国都城遗址反映,街区店铺密集。对外贸易是昭武九姓国贸易中的一大特点,“丈夫年二十,去傍国,利所在无不至” 63。昭武九姓国人注意向后代传授经商经验:“男年五岁,则令学书,少解则遣学贾,以得利多为善。” 64九姓胡父率子去傍国经商的事也屡见不鲜。吐鲁番出土的年代在垂拱元年(685)的案卷中,记载了55岁的康纥槎,带着男射鼻、男浮你了,要求入京兴贩的记录。65
康国都城撒马尔罕城是中亚转手贸易的中心,《大唐西域记》记,“异方宝货多聚此国”。粟特人转手贸易的主要商品有中国的丝绸。据《塔巴里纪年》记,706年,大食兵临城下,中亚毕国人被迫与阿拉伯将军屈底波媾和,献出中国丝绸5000匹。此外,中国的铜镜和钱币也是粟特商人中意的商品,它们在粟特地区都有发现。粟特商人卖出的商品主要有马匹,奴隶也是粟特人贩运的商品之一。
除中国的商品外,经粟特人中转的西方商品主要是一些体积小、价值高的珍宝,如瑟瑟、美玉、玛瑙、珍珠等。在粟特向中国诸王朝的朝贡品中,特别指出了东罗马的大氍毹和拂菻狗,氍毹当时是东罗马著名商品。据《旧唐书》记载,凡西域诸珍异,多出自拂菻。719年,安国入贡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