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中亚北方的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处于公元前10世纪初至公元前7世纪之间。在这一时期的中亚北方文化遗址中,铁器使用的遗迹还不多见,大多数遗址发掘出土的生产工具仍然是青铜器。然而,这些遗址呈现出与青铜文化不同的特征:第一,在中亚北方的农业文化遗址中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灌溉系统;第二,青铜时代的畜牧部落开始演变成半游牧或游牧部落,真正意义上的“游牧人”出现;第三,出现了部落联盟或高于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这些现象成为中亚北方草原早期铁器时代的标志。
中亚北方早期铁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阿姆河下游三角洲、咸海东岸、哈萨克中部草原。
(1)阿米拉巴德(Amirabad)遗址位于阿姆河下游三角洲的古花剌子模地区,在阿恰河下游发现了十几处遗址,它们是中亚北方最有代表性的铁器时代文化遗址,被统称为阿米拉巴德文化。阿米拉巴德文化大约处于公元前10世纪至前8世纪之间,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有雅卡帕尔桑(Yakka-Parsan)二期、卡瓦特(Kavat)二期和巴扎尔(Bazar)十期。苏联学者托尔斯托夫对雅卡帕尔桑二期遗址进行了考察。
雅卡帕尔桑二期遗址地处阿姆河下游右岸支流阿恰河下游地区。在遗址中没有发现铁,发现了青铜器:一枚有眼孔的针、一把有手柄的镰刀、一枚有铤的青铜簇。还发现了加工谷物的石磨和陶制容器,陶器为手制,容器底部呈圆形。陶器为灰棕色,施以红色或淡灰陶衣,有些陶器饰以小十字形、网络形或枞树形纹。从渊源关系来看,陶器与卡拉苏克的相似,展示出卡拉苏克草原文化的影响。
在遗址上发现了居住遗迹,它们是两排半洞穴式房屋,共计20座。房屋的平面布局呈矩形,每座房屋的面积为90平方米—110平方米,一座房屋被隔成两三个房间,屋内有许多贮藏坑及柱洞,中央有一长形的炉灶,在房屋四周建筑了大量贮藏坑。房屋全部建在两条沟渠的汇合处,房门面向沟渠而开。
将阿米拉巴德文化遗址确定为铁器时代文化的依据是,在遗址上发现了先进的灌溉系统的遗迹。在此发现的灌溉渠比青铜时代后期的塔扎巴格雅布文化的灌溉渠要更长一些,河流沿岸筑有堤防加固。灌溉渠由主渠和分支槽组成,主渠长达3公里左右,引阿恰河河水,在引水口处建有调节水流的控制设施。
从灌溉系统和居住遗迹来看,阿米拉巴德文化是在该地青铜时代的塔扎巴格雅布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灌溉渠的遗迹及青铜农具的使用表明阿米拉巴德文化属于农业文化,然而,因其地处中亚南北交界之地,该文化又具有与北方文化类似之处。
阿米拉巴德文化遗址在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地层中出土了铁制镰刀。随着铁器的使用,大片森林得到开发,农耕地区扩大,灌溉渠也不断完善。在花剌子模的居兹利克尔(Jutsliker)古城(实际上是一个建有围墙的村子)建有保护牲畜和村民的围墙,可能是防范游牧民的冲击。
(2)咸海东岸塔吉斯肯高原北部发现的遗址是墓葬文化遗址,在此发现了70多座墓。它们遍布在塔吉斯肯高原北部至咸海之东的广泛地区,被统称为塔吉斯肯文化。该文化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初。苏联学者托尔斯托夫等人对这一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察和研究。
在塔吉斯肯文化遗址中,每一块墓地都由几个大墓及周围或其间的小墓构成,这些小墓或者附属于大墓,或者成群地环绕在大墓周围。每个大墓附属的小墓数目不等,最多的有7个,最少的仅有3个。从多个小墓围绕着一个大墓排列的建制推测,大墓的主人可能是部落首领。
塔吉斯肯墓的形制为墩丘状坟冢,用未焙烧生砖建造。大墓建筑一般采用长54厘米、宽28厘米、高10厘米—12厘米或长48厘米、宽32厘米、高10厘米—12厘米的两种规格的生砖砌成。建筑小墓的生砖规格各异、并无定式。大墓的中央墓室和墓内走廊都放有丰富的随葬品,随葬品有陶器、青铜器及青铜或金制饰品。在这些墓中发现了动物肢体的遗迹,它们与墓主埋在一起。塔吉斯肯墓建筑技术在中亚南方农耕文化中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它们可能是借鉴了中亚南方的农耕文化。
塔吉斯肯遗址中,6号墓是规模最大的墓,它的圆形墓冢的废墟直径达25米。在墓室墙上的一厚层枝条处发现了大约100枚青铜钉。这些青铜钉可能是当时钉在墙上用来挂毯子的。在墓室中还发现了镰形青铜刀、青铜针和金器等随葬品。墓室四角各放置一组陶器,陶器十分丰富,达60多件。陶器为手制,施以陶衣和白色装饰。其形制和装饰类似于卡拉苏克陶器,但与之不同的是,这里的陶器形制更多,装饰更加华丽。尽管这里的手制陶器与中亚北方草原部落的相似,但轮制陶器,如细颈球形壶和圆形有柄陶盂,却呈现出中亚南方青铜时代陶器技术的特征。
在随葬品中没有发现铁制品,但从大、小墓的形制和关系来看,在该地区出现了大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社会组织的权力中心,权力中心的领导者不再是号令一个氏族或一个部落的首领,可能是专制小君主。由于这些因素,这一文化被纳入早期铁器时代文化的范畴。
(3)在哈萨克广袤草原上也发现了几处墓地遗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丹迪贝·比加泽(Dandybay-Begazy)遗址,因此,这些遗址被命名为丹迪贝·比加泽文化,时间在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之间。
比加泽墓是丹迪贝·比加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陵墓呈正方形,墓有入口,墓内有一两个墓室,墓顶盖有石板。比加泽墓的独特之处,一是墓中设有祭坛,祭坛上放置着祭祀器物和献祭品;二是墓室中放有桌子,桌上放置着日常用品(多为陶器),如装饰品、武器以及一大堆羊骨。羊骨的放置反映了灵魂不死的思想已经产生。比加泽墓的建造除了建材与塔吉斯肯墓地不同外,其他方面都与塔吉斯肯墓相似。以此推测,两个地区可能存在着交流与联系。
在丹迪贝·比加泽文化遗址中没有发现铁器,出土的金属工具仍然是青铜器。陶器和青铜器大致与卡拉苏克的前期文化类似,不同之处是出现了一些球形陶器。
在遗址中发现了一些农作物的遗迹和牛、马、羊等牲畜的骨骸,其中,绵羊和山羊的骨骸占很大比例。在该遗址中出土了骨制颊片的笼头,这在当地是首次出现,笼头的出现表明此时马已被驯化用于骑乘。以上发现表明,丹迪贝·比加泽文化是畜牧文化。
在遗址中发现了建筑房屋的遗迹,但未能显示出房屋结构。遗址上的出土物反映了其上居民可能从事畜牧和农业,但遗址的文化层不厚,说明在此定居时间不长,可能其上的居民已经从定居农业和畜牧业的生活逐渐过渡到了季节性迁徙的半游牧生活。据推测,其上的居民们可能每年春天在定居地周围的小块农田里播种以后,就带着畜群离开居地去夏季牧场,待秋天再返回来收割庄稼,并在此过冬。居民们在此建造了过冬的房屋,在夏季牧场上建造了夏季居地。
在遗址上发现了墓地,从墓的规模和随葬品的丰富程度来看,在此曾出现过某种形式的政权。随葬品中出现的武器说明,武器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相当的重要性,据此推测,武力冲突在社会生活中频繁发生。
由于马的骑乘技术的推广和运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