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西教会大分裂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拜占庭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在神学和政治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两者于1054年永久分离,这是教会历史上的分水岭,被称为大分裂(或东西教会大分裂)。

自从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半,首都从罗马转移到君士坦丁堡以来,这两座城市之间的隔阂就一直存在。君士坦丁堡的日益强大及其作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战场的突出地位威胁着罗马教会的地位。然而,与西方教会不同的是,东方教会越来越受到主教之间激烈的神学争论的冲击。

东西方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东方神学植根于希腊哲学,而西方神学则以罗马法为基础——逐渐导致对基督教教义的不同理解,最明显的是教皇至上和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关系(罗马教会信仰圣子)。

1054年,罗马教皇利奥九世在教区内禁用希腊语,而君士坦丁堡牧首米恰尔·色路拉里乌斯在教区内禁止拉丁语。于是,两教通过各自的官方代表互相开除对方教籍,双方正式决裂,从此互不承认。君士坦丁堡后来成了东正教教堂,西方教堂则成了罗马天主教堂,两者之间的裂痕从未得到弥合(尽管近年来双方重新开始对话,1965年两教都撤销了互开教籍的决定)。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